什么是调研报告?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某一经验或问题,经过在实践中对其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将调查了解到的全部情况和材料进行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的分析讨论,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这就是调研报告。调研报告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观事实。调研报告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调查,二是讨论。调查,应该深化实际,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不凭主观想象,按事物的原来面目了解事物,详细地占有材料。讨论,即在掌握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仔细分析,透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至于对策,调研报告中可以提出一些看法,但不是主要的。因为,对策的制定是一个深化的、复杂的、综合的讨论过程,调研报告提出的对策是否被采纳,能否上升到政策,应该经过政策预评估。如何写好调研报告?第三,用词力求准确,文风朴实。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很好的典范。写调研报告,应该用概念成熟的专业用语,非专业用语应力求准确易懂。通俗应该是提倡的。特别是被调查对象反映事物的典型语言,应在调研报告中选用。目前,盲目追求用词新颖,把简单的事物用复杂的词语来表达,把简单的道理说得云山雾罩、玄而又玄,实际“”上是学风浮躁的表现,有时甚至有 没有真功夫 之嫌。调研报告一般是针对解决某一问题而产生的。报告需要陈述问题发生进展的起因、过程、趋势和影响。假如用词概念不清,读者就难以了解事物的原来面目,也就达不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尤其是政策调研报告,用词准确有助于政策决策者迅速准确地理解调研报告的内容,有利于政策制定和调整的正确性。第五,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思想素养。好的调研报告,是由调研人员的基本素养决定的。调研人员既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一项政策往往涉及到国民经济的许多方面,并且影响到不同的社会群体,只有具备很宽的知识面,才能够深刻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正确推断政策所涉及的不同群体的需要;才能看清复杂事物的真实面目。恩格斯说过:假如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任何科学都没有存在的价值了。调研人员一定要具备透过现象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这源于日积月累,非一朝一夕之功。事物的产生和进展都遵循一定的规律,调研报告的写作过程实际上也是探究事物发生进展规律的过程。报告的论点和论据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而不是追随潮流,迎合某些群体的需要。这就需要调研人员非常敬业,具有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