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学生自我评价的认识(以数学学习为例) 数学教学必须有学生主体的参加,学生主体的参加离不开学生数学学习的自我审视和自行调控,即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少不了学生的自我评价。传统的数学学习评价全是老师、校长的事情,学生无权过问,有的学生甚至没有参加评价的意识,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授给的评价意见。从实际情况来看,只有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才有最全面深化的了解,最清楚自己的进展过程和心理感受,因此学生自我评价应占重要的地位而不容忽视。有人认为,小学生缺乏辨别能力,懵懂无知,不但不能评价自己,而且找不到自我。小学生自我评价是空中楼阁,无稽之谈。笔者不同意这种看法。小学生年龄小,心理发育不成熟,没有自我意识,但可以引导、唤醒,逐渐培育,发挥教育的积极能动作用。假如一味认定学“——”“”生年龄小,采纳 授受 的教学方式、老师 一言堂 式的评价,必定阻碍了学生心理发育,并且不能达到学生可持续进展的目的。 培育小学生自我评价能力有利于数学学习。学生通过反思和评价,明白自己学习数学的优势与劣势,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人文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把自我“评价作为学习的方法之一,认为 当学习者自己可以决定评价的准则、学习的目的及达到”目的的程度时,他才是真正地学习,并且对自己学习的所有方面负责 。因此,培育小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不但可行,而且必行。 二:小学生自我评价的内容与方式 小学生数学学习得怎样,老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小学生自我评价。 1. 知识、技能的自我评价 一堂课临结束时,老师要给学生反思自问的时间,如今日老师讲的是什么内容?我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学生通过反思,检查对比,内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并确定补习的方向。一个单元学完了,用一张试卷,学生自测一下。老师做好样卷并附有明确的“评分标准,张贴于教室外墙。学生参照样卷,批改自己的试卷,用红笔在错题旁打 ×”,同时写出错题原因,自己订正;“假如订正不了,就在旁边打 ?”,请求老师帮助;然后自评分数,上交试卷。长期这样训练,学生就对自己的知识结构了解清楚,对比学习目标,找出差距,今后的数学学习会更有针对性。 2. 解决问题的自我评价 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仅是掌握一些概念和技能,还必须经历探究、猜想、推理等过程,解决有关的问题。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可设置与儿童生活贴近的情境,使要解决的问题包含其中,让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