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不识渔人苦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诗家不识渔家苦,好做寒江钓雪图。这是明人孙承宗写的关于渔人雪夜捕鱼的一首诗。很显然,在他看来,诗人与渔家对雪中捕鱼的感受不一样。寒江钓雪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可在渔人眼中则是毫无风雅可言的一种艰苦生活。诗人和渔人的生活经历不同,对生活的感受不同,反映的方式也不同。反映从来都不是单纯的直观,人在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中同时包含评价。原有的个人的生活经历、文化水平、审美情趣,都对如何反映具有制约和影响。论此诗原委,还得追溯到唐柳宗元的《江雪》,柳遭害被贬永州后,处境孤立,失意抑郁,悲愤不平但又不愿随波逐流,于是笔端凝聚着诗人情操高洁;寓意即使冰天雪地的寒江之上,那怕剩下一人也要孤舟垂钓,明知不可为而之。理所当然地使《江雪》久传不衰。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也正由于此,诸多画家以此诗为题绘以丹青。有的人画笔偏离了柳宗元《江雪》的主要用意,突出了封建士大夫孤芳自赏的一面,把渔家生活描绘成闲情逸致,飘然欲仙。而孙承宗针对这些画有感而发,表叙千辛万苦的渔家生活,锋芒直指那些画家“好作寒江钓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