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工作应抓好“四、五、六”: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摘要】:安全生产就是要通过人、机、环境的和谐运作,使危及劳动者生命的伤害因素和事故风险始终处于有效的控制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的损失和伤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这也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安全生产就是要通过人、机、环境的和谐运作,使危及劳动者生命的伤害因素和事故风险始终处于有效的控制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的损失和伤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这也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中心任务和基本要求。针对现实社会生产活动中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安全生产工作应着重抓好四、五、六,即努力抓好四个经常性、深化理解五个不等式、把握处理六个关系。一、抓好四个经常性(一)抓好经常性的教育培训。主要通过教育培训解决知的问题。一方面,着力增强人们的安全意识,启发自觉,把外在制约的压力与启发内在自觉的动力有机结合起来,转化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把要我安全变成我要安全,自觉做到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不被别人伤害。同时,通过教育培训促使人们熟悉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掌握安全生产的知识技能和规避风险的要领,学会安全管理的方法及对伤害因素的辨识。(二)抓好经常性的监督管理。如果说教育培训是解决知的问题,那么监督管理就是解决行的问题。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人们的不安全意识和不安全行为还普遍存在,仅靠自觉行为是远不能解决问题的,必须辅以强有力的安全监管和不断的跟踪督导,才能实现真正的安全。近年来,有安全专家及相关部门研究指出,有两个90%值得注意。即:90%以上的生产事故是由人的因素造成的,这些事故中又有90%以上是因三违造成的。可见,只要做好监督管理工作,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90%以第1页共5页上的事故是可以避免的。(三)抓好经常性的安全检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要善于发现问题。任何事故的发生都要经过由量变到质变的演进过程。安全生产工作就是要遏制不利因素的量变发展,防止其发生质的突变。安全检查这一行之有效的做法是发现隐患的基本手段和必要途径。除抓好重点时段、重点部位、重要环节的安全检查排查外,关键是要建章立制、健全机制,形成常态。通过经常性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问题,为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四)抓好经常性的隐患整改。安全生产工作重在抓落实。抓好工作落实,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必然要求,也是预防事故发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隐患排查治理是一项经常性工作,治理一个隐患,就有可能防范或避免一起事故的发生。隐患排查治理是日常安全工作最多最大量的工作,整治隐患必须做到六落实,即:项目落实、标准落实、措施落实、经费落实、时限落实,责任人落实。二、深化理解五个不等式(一)组织建立了不等于发挥了职能作用。建立组织机构相对容易,但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就要下大力气。在这个问题上要注意克服三种倾向:一是组织建立了,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无工作安排无活动开展;二是有的人只盯着显山露水的地方,或偏向利益侧重处跑,该抓的工作没抓,职能作用偏离了正常轨道;三是专管部门忙起来了,其他部门缺乏有力配合,只挂号不做事。(二)没出问题不等于没问题。检查工作发现不了问题,汇报工作讲不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原因之一就是有的人看到眼前没出事就不再想事做事,碌碌无为混日子;有的好大喜功,争功诿过;有的投其所好,只知对某人负责,而不是对工作和事业负责。有的明知有问题,只要上级不过问或群众不投诉,就觉得不关自己的事,就不主动地去研究问题,更谈不上去解决问题。长期不熟悉业务或缺乏敏感性预见性,看不到问题的实质,把握不了事物的关键。(三)高技术不等于高保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一些第2页共5页设施设备和机械技术性能提高了,安全保险系数也有了提高,大大减少了事故风险和对人的伤害因素。于是有的人就觉得,高技术一定就是高保险,以为安全生产工作可以放松或可抓可不抓,产生松懈麻痹和懈怠情绪,全然不顾机器设备的使用年限、使用环境、使用规则,这样怎能不出问题。。(四)制度建立了不等于按制度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