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自来水更是一种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和特别产品,在城市建设与人民生产、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供水企业与其它企业的最大不同之处是,要对人民群众的基本生存条件负责,要对整个城市的每分每秒负责。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供水企业的正常运转,整个城市就将陷入瘫痪。因此,供水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 城市的健康有序进展和社会的秩序稳定正常。然而,由于供水事业是一项公益事业,有着基础性、社会性、特别性、垄断性的诸多特点,供水企业的首要任务是保证供水,保证水质,不断满足城市进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供水企业的经营管理不是单独的企业行为,而是与整个社会活动和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供水企业的效益也不能简单等同于其它企业所追求的利润最大化,加之供水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大、经营成本高、回报周期长的特性,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供水企业的效益都不容乐观。据建设部 2024 年对 85 家较大规模城市供水企业经营状况的调查显示,2024 年 1—3 季度,这 85 家供水企业经营亏损的为 59 家,占到统计企业的近 70,亏损额达 5 亿多元,而未参加调查的为数众多的中小城市供水企业的经营状况则更加令人担忧。总的来说,我国供水企业呈全行业亏损局面,究其深层次原因,既有历史因素,也有现实因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更多的则属政策层面因素影响,本文将结合我县供水工作实际,试论几点影响城市供水企业效益的 主要因素。一、企业性质介定模糊长期以来,我国对供水行业基本上是实行由政府垄断经营的管理体制,企业由政府建,领导由政府派,资金由政府拨,价格由政府定,实行的是政企高度统一的管理模式,供水企业也被人们普遍看作是一种福利性质的公用事业组织。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在建国后的一段时期内,这种高度统一的政府管理模式对集中大量资金投资城市供水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国民饮水卫生健康,促进城市供水事业的高速进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市场化进程的推动,这种体制所引发的弊端成为影响供水企业进展的一大桎梏。由于供水行业的公益性、特别性、垄断性、单一性和区域性的特点,至今在体制上究竟属企业型还是事业型尚无定论,全国各地水司有企业型的,有事业型的,也有隶属行政部门的供水管理处,但不论如何定“”性,事实上都是 四不像 :说是企业,又承担了相当的政府职能,其产品价格由政府严格控制,缺乏企业应有的经营自主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