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爱剪下有情剪纸又称刻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它是以纸为加工对象,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进行创作的一种镂空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剪纸在民间流传极广,历史也很悠久。新疆曾出土了距今一千五百余年的剪纸作品。在后来也可通过染缬、华胜、吉州窑和定窑的装饰图案、皮影、蓝印花布、小品刺绣、绘画作品中见其略影。南宋已出现了专业民间剪纸艺人。民间剪纸往往通过谐音、象征、寓意等手法提炼、概括自然形态,构成漂亮的图案。剪纸基本技法五要素是:圆、尖、方、缺、线。要达到剪圆如秋月,饱满圆润;剪尖如麦芒,尖而挺拔;剪方如瓷砖,齐整有力;剪缺如锯齿,排列有序;剪线如胡须,均匀精细。剪口整齐,既不留缺茬,又不能剪过头或剪坏别处。这是剪纸最基本的要求。剪纸从表现形式上可分为单色剪纸、点色剪纸、分色剪纸、衬色剪纸、绘色剪纸五大类。其中单色剪纸在各地最普遍、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特点是虚实对比强烈,明快醒目,风格单纯大方,感染力强。制作剪纸的过程,一般应遵循“三先三后”的原则。即先繁后易,先主后次,先里后外。也就是先剪复杂的部分,后剪较容易剪的部分;先剪重要的部位,后剪次要的部位;在这同时还要注意先剪里面的部分,最后剪外围的部分。只有这样有秩有序,才能顺利完成一幅精致的剪纸作品。(一)风俗习惯类主要是根据人们多年保留延续下来的一些生活习性、风俗习惯等创作。青年人结婚时贴的大红喜花,大都以龙观呈祥、鱼戏莲花、榴开百子、喜上眉梢、鸳鸯戏水等喜庆吉祥内容为主,通过这些内容来表达对新人的祝福。过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贴挂笺、窗花,丧葬习俗中使用的热带魂蟠、祭奉亡者用的“纸扎”等都属风俗习惯类题材。(二)劳动场景类这类题材的剪纸主要以人们的春耕、夏锄、秋收、冬藏等具体的劳动场景为内容来创作。这里还包括了人们平常饲养的鸡、鸭、鹅等家禽,马、牛、羊等家畜;以及人们种植的五谷等。通过这些场景和动植物的具体描绘,一方面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喜爱,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美的追求。(三)神话传说类(四)风光名胜类从具体用途看大致可分四类:一,张贴用,即直接张贴于门窗、墙壁、灯彩、彩扎之上。如窗花、墙花、顶棚花、烟格子、灯笼花、纸扎花、门笺。二,摆衬用,即用于点缀礼品、嫁妆、祭品、供品。如喜花、供花、礼花、烛台花、斗香花、重阳旗。三,刺绣底样,用于衣饰、鞋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