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危机干预的认识与体会心理危机干预的认识与体会 通过应用心理学课关于心理危机干预这一小节课程的学习, 使我对于心理危机与心理危机干预的定义有了初步认识, 同时对于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施原则与具体运用有潜在的了解,最后通过心理危机干预在汶川地震以及台风受灾区灾后重建中的重要意义。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心理危机及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是指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 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 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 尤其是出现了用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 以致使当事人陷于痛苦、 不安状态, 常伴有无望、 麻木不仁、 焦虑, 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针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 使之尽快摆脱困难。 那发现有人存在心理危机时, 当我们要对其实施心理危机干预时, 必须要掌握一定的原则, 使干预达到最佳效果。 其基本原则包括: (1) 迅速确定要干预的问题, 强调以目前的问题为主, 并立即实行相应措施; (2) 必须有其家人或朋友参加危机干预; (3) 鼓舞自信, 不要让当事者产生依赖心; (4) 把心理危机作为心理问题处理, 而不要作为疾病进行处理。了解完关于心理危机干预的基础知识, 那么在哪些情况下人们会产生心理危机呢? 经过老师的归纳讲解, 主要包括这么几个原因, 分别是: 急性残废或急性严重疾病; 恋爱关系破裂; 突然失去亲人或朋友; 重大财产损失; 重要考试及晋升失败; 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等。 在实际中, 这些造成心理危机的原因可能并不是单独起作用, 更多的情况是同时对人们心理造成危机。 例如自然灾害可能造成亲人或朋友的离世及自身严重疾病和重度残疾, 那么这些原因都可能集中在一起造成心理危机的产生。 在实际生活中, 可能一件不幸的事并不能造成人们心理危机的产生, 但当不幸的事接踵而至时, 恋爱的失败, 事业的不顺再加上亲人的离世等一系列的原因堆积而成所产生的心理危机比单独某个原因造成的可能更棘手更难以处理。我们必须尽早地找出其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 这样才能在尽快的时间内实施心理危机干预,防止其发生过激行为。 那对于心理危机的干预, 专业心理咨询者及工作人员有关于危机干预的六步走策略。 1、确定问题: 即从求助者的角度, 确定和理解求助者本人所认识的问题, 为了帮助确定危机问题, 推举在干预开始时, 使用核心倾听技术: 同情、 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