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中都城石雕艺术风格初探摘要:本文通过史料搜集和实地考察,主要讨论明中都城遗址的石雕艺术特点,同时结合元末明初的历史背景、进行综合阐述,讨论分析其艺术价值。另一方面,本文把明中都的石雕艺术作为一个标志与历朝同类石雕做比较,找出异同,并分析它的艺术符号对于今日讨论中国古代石雕艺术有什么借鉴意义,都是本文主要讨论的内容。关键词:明中都城;艺术风格;历史价值一、概述明中都城遗址是明太祖朱元璋在其故乡临濠(今安徽省凤阳县)所建都城的遗址。朱元璋即帝位以后,建都南京,以临濠为中都,洪武二年(1369 年)开始兴建,至洪武八年(1375 年)停建。1982 年,国务院公布明中都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当时未完工,加之年代久远,明中都城遗址在历史上没有得到系统的保护。目前只有皇城南墙和西墙保存较好,其内大片区域淹没在农田和村落里。现在能明显看到的有午门墩台和奉天殿、文华殿、武英殿的基址。而中都城内散落有大量石雕,工艺精致,多为龙凤、麒麟、祥云等吉祥图案。这些石雕几乎清一色是建筑构件,如台基、踏道、钩栏、柱头、栏板等,有浮雕也有圆雕,用料上乘,以汉白玉材质为主。二、石雕的艺术风格明中都石雕作为皇家石雕的代表,堪称中华民族的艺术珍宝。在中国漫漫文化历史长河里,明中都石雕距今时间并不算长,似乎也不是很显眼,但总体来看,它上溯南北朝,主要继承了唐宋时期的艺术风格,对明清石雕艺术有深远的影响,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作为皇家雕塑,明中都石雕的内容充满封建礼制和等级观念,运用了大量龙凤、麒麟等瑞兽纹饰。龙凤是帝后的象征,惟有皇家才能使用,在皇城三大宫殿和宗庙稷坛等处的石栏,柱头,御道,丹墀等部分全是饰以龙凤图案。因此可以说,明中都石雕最具特色,最为精湛和宝贵的就是当时的工匠们对龙凤形象的创作。我们今日看到的每件作品,或朴实凝重;或窈窕灵动;或繁复华丽;或夸张豪迈。其上龙凤图案线条圆润有力,刀法纯熟,刻画细致,形神俱佳,展示出明初的雕刻艺术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水平。笔者曾在南京见到一对龙凤汉白玉柱头,直径 0.3 米,高 0.6 米,每个重 100 多公斤。柱頭采纳了高浮雕和圆雕的技法,古朴简约和富丽堂皇并存。在柔和的光照下,石头因年代久远自身沁出的锈色白若古玉,色泽温润,肃穆浑厚。所雕之龙,双目凛凛如电、头角峥嵘、曲颈昂首、旋身探爪、威猛刚烈,观之令人震撼不已。所雕之凤,凌空展翅、祥云涌动,云的层次分明,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