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简《恒先》初探 《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中的《恒先》篇,是一篇首尾完具的先秦哲学文献。《恒先》经李零先生整理并发表以来,先後有李锐、廖名春、李学勤、庞朴等先生加以讨论,已经对文义的理解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恒先》是论説性文章,其义理玄奥,又是以战国文字写成,其语言词汇和论辩方式也有特点,因此比较难读。今参照各家讨论,先写出释文并断句,再详加注释,在尽量对文本本身进行疏通的基础上,来讨论其思想倾向和学派的性质,以推断它在先秦哲学史上的地位。先对本文的体例作几点説明 1、释文隶定在问题不大的地方从宽,有问题的尽量从严,破读字加“”括注;2、原简行文中有“-”和“=”两种符号,对於如何断句和文义理解很重要,释文照抄;篇末的篇章号,用“◥”来表示;3、今见庞朴先生对简序重新进行编联为 1-2-3-4+8-9+5-6-7+10-11-12-13;又美国学者顾史考先生认爲第 3、4两简应该位置互换,并认爲 2+4 连接处的“之生”二字为衍文。本文经过斟酌,仍然认爲李零先生原来所编的简序较合理,因此采纳原简序进行注释和讨论;4、所引直接关於本篇的各家之说,见下列文献的不另出注李 零:《恒先》,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25 年 12 月;廖名春:《上博藏楚竹书《恒先》简释》[i]及其“修订稿”[ii];李 锐:《〈恒先〉浅释》;[iii] 朱渊清:《“域”的形上学意义》;[iv] 李学勤:《楚简〈恒先〉首章释义》;[v] 庞 朴:《〈恒先〉试读》,简帛讨论网站,2025/4/26。[vi]另外,拙稿写成以後再读简文,有些新的理解,也发现有几个非常不妥的之处。但是根据新的理解,拙稿应作较大的改动,笔者一时无力重新写过。因此写了一些补记加在文中,供读者参考。一、释文恒先无有, 、静、虚, 大 ,静大静,虚大虚。自猒不自忍,“或”乍。有“或”焉又=气=焉又=又=焉又=诒=焉有“ ”者-。未有天地,未【1】有乍行出生,虚静爲弌,若 =梦=,静同而未或明、未或兹生。“气”是自生,“恒”莫生气=是自生自作。“恒气之【2】生”不蜀,有与也,“或恒焉生或者”同焉。昏=不寍,求其所生。异生异,鬼生鬼,韦生非=生韦, 生 。求慾自复=【3】生之生”行。宔气生墬,清气生天。气信神才,云=相生,信浧天墬,同出而异生,因生其所欲。 =天墬,焚=而【4】“复”其所慾。明=天行,隹“复”以不灋。智 而巟思不 。“有”出於“或”,“生”出於“有”,“音”出於“生”,“言”出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