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仲林先生其人其印总结了他当时的篆刻创作成就。三十余年来,书法篆刻热潮席卷大江南北,查仲林先生在汉印基础上创新的作品很受瞩目。当时全国印坛都在秦汉和流派印,但是平心而论,真正有突破的还很少。他独辟蹊径,在汉印这种司空见惯的传统中发掘出新意。他不是亦步亦趋地复古,而是遗貌取神,白文印从旁人忽视的魏晋凿印切入,注重刀味石趣,在沉稳朴厚的汉印形式中尽展率意沉雄;朱文则印外求印,从秦砖汉瓦中汲取养分,字形古朴,线条苍厚,有着汉砖般的厚重。他用的刻刀是特制的大号刻刀,足有一厘米多宽,不论白文线条多粗,均单刀一刀刻成,但是用刀刃的棱部略披刀痕,因而刀下并不呈现齐白石似的崩裂线条,反而呈现类似双刀的效果,格外浑厚猛利。他的篆刻既具有深厚的传统功底,又具有鲜亮的时代特色,独标高格,在印坛具有广泛的影响,得到极高的评价,被公认为当代印坛代表人物之一。韩天衡先生评价他的作品“运刀自在,俨有生气”,他的篆刻在当代具有流派性的影响。20 世纪 90 年代初,随着他接连荣获全国第五届书法篆刻展“全国奖”、全国第三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一等奖等大奖,他厚重率意的印风很快风靡一时,很多人追随他的风格。我们翻开 1994 年出版的《全国第四届篆刻艺术展作品集》,便会发现模仿他风格的作品就有多件。此后,他坚守在自己的艺术天地里默默耕耘,不断追求,超越自我。查仲林先生的篆刻胎息于汉印,有着汉文化博大浑厚的背景和汉印质朴沉着的形式基因,把汉印特有的雄强浑厚之气表现得淋漓尽致,因而格外动人!查仲林先生不仅在篆刻上匠心独运,而且在书法、绘画上颇多建树,在古代碑帖、石刻造像等方面造诣匪浅。他的篆书以汉篆为基础,继承了汉代书法雄浑、古朴、奔放的作风,方正中见灵动,平实中见丰富,一看便知是“印人书”。他的魏碑、行草也颇有成就。查仲林先生不仅具有高超的艺术水平,更是敬业乐群的表率。他广交朋友,坦诚相见,乐于助人,奖掖后学,在书画界是出了名的好人。他结金石缘,为周围的书画家创作了大量篆刻精品。1997 年,他被评为中国文联首届“德艺双馨”文艺家,对他是实至名归的肯定。斯人已去,风范长昭,查仲林先生的艺术必将永久流传!当代篆刻创作的技法表现及形式特点进展变化很快,如今我们看仲林先生的遗作,似乎形式埘视觉的冲击力不是太强,其风格的独立性似乎也不是很鲜亮,但在 20 年前,能在当时引领创作潮流的韩天衡、刘一闻、王镛、石开、黄悖等诸家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