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术一:储备经理变卖保险 专家建议:一些单位在发布招聘信息时,常常对招聘职位的工作内容模糊化,以高职位的名义进行招聘,然后把求职者放到跑业务、拉客户的岗位上。在求职时一定要搞清楚职位的具体内容,询问工作细节。在面试时,求职者也要多加留心,免得上岗后发现实际工作与预期有出入,使自己陷入困境。 骗术二:不交培训费,工资为零 求职者口述:接到一家公司的面试通知,去了之后,没有向我索要任何费用,让我留下先试用一段时间,然后再考虑是否录用。我辛辛苦苦做了一个月,结果他们却说我专业知识不足必须参加公司内部培训,培训费 300 元。我不同意,对方就说,不交培训费可以走人,一个月工资也免谈。 专家建议:以录用作为诱饵,骗取培训费已屡见不鲜了,但仍有毕业生掉入此类陷阱。一般正规公司会向求职者说明试用期的工资情况,即使在试用期没有通过考核,求职者也会得到相应酬劳。另外,根据有关规定,招聘单位不得以招聘为由向求职者收取任何费用,如报名费、培训费等等其实是一些企业变相敛财的手段和方法。对于这类打着招聘旗号的收费需要警惕,切勿盲目交钱。 骗术三:只试用不聘用 求职者口述:应聘了一家公司做项目助理,说好先试用 3 个月,试用期 2000 元,表现好才能转正。试用期间给到我的工作多到不行,不得不天天加班,心想刚毕业没有工作经验刚开始都是苦的,就咬牙坚持了。没想到三个月后,人事经理竟然表示人职不匹配,让我走人心里憋屈到不行。 专家建议:有的单位为了降低用人成本,在业务特别繁忙的时候大量招聘低成本的应届毕业生。等试用期一过,就以各种理由解聘。大学生在求职时一定要认真阅读劳动,尤其是其中关于劳动酬劳、工作内容、期限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细节。 骗术四:以名企招工为幌子 专家建议:一些求职心切的毕业生见到包你进 500 强的广告就信以为真,最后不仅心愿落空,付出的种种费用也统统要不回来了。黑中介千万不能信。 骗术五:薪酬模糊 损失惨重 求职者口述:面试了一家公司,谈好基本工资 3000 元,当时以为是到手 3000 元也没细问,就糊里糊涂签合同了。说是朝九晚五,但由于工作繁重,实际每天都工作 10 个小时以上,到了发工资那天,竟然发现自己仅仅拿到 2000 元。而查询的结果是扣了税、服装费、培训费 专家建议:工资其实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常见有税前工资、税后工资的区别。有的用人企业尽管开的工资很高,可是求职者最后到手的很少,原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