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历史地图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摘 要:时间与空间概念是学习历史不可缺少的两大要素。历史与地图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加深对历史现象的理解,深化对历史进展脉络的把握,提高历史学习与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关键词:历史地图 空间 课堂教学构成历史的两大基本要素是:时间和空间。时间反映历史的进展过程和脉络,空间是人类历史活动的舞台与环境,时空的有机结合才能构成完整的历史。恩格斯指出:“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时间以外和空间以外的存在,同样是非常荒唐的事情。”[1]梁启超言:“读史不明地理则空间概念不确定,譬诸筑屋而拔其础也。”[2]有人把地图看做是历史的第二语言,并且是更经济更容易理解的语言。由此可见,要完整地理解历史,就要了解与历史紧密关联的地理。比起文字的表现、表达形式,历史地图在反映历史事物所处空间状态方面更具有简明、直观的特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历史地图,既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准确的空间概念,又可以更精练、直观地再现当时历史的各个侧面,拓展历史学习,从而使学生更准确全面地把握历史进展的轨迹,有效地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历史学习效率。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地图,增强教学效果呢?一、借助地图,使学生明确一些重要的历史地理概念,为学好历史奠定地理、地图基础。如中国古代史上与春秋战国、秦统一相关的诸侯国——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秦汉时期的西南夷、百越,丝绸之路及与其相关的西域、楼兰古国、葱岭,与唐代相关的安西四镇、渤海都督府,与元朝相关的岭北行省、辽阳行省、宣政院辖地,与郑和下西洋相关的西洋、南洋,等等。中国近代史上与香港相关的香港岛、九龙司、新界,列强强取豪夺的租界、租借地、“势力范围”,华北事变涉及的“华北五省”,土地革命时期的“苏区”,抗战时期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区等。世界史中涉及的重要地区及其范围,如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欧洲、欧洲大陆、中欧、西欧与东欧,北美、中美洲、拉丁美洲、南美洲,中东、近东、远东、中亚,等等。这些历史地理概念只有借助历史地图才能讲清楚,学生才能弄明白,区分清楚,才能为学好历史扫清障碍。二、运用地图,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认知理解。历史学习涉及大量的地理概念、地名,很多学生缺乏空间概念,对地理位置、地形、自然环境、经济特征缺乏了解,从而影响学习效果。若适当运用地图,使历史知识形象化、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