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能减排科技现状(一)能耗与节能科技现状我市能源消耗结构以煤炭为主,XX 年能源消耗结构中,煤和焦炭占 64.1%;全市万元 gdp综合能耗由 XX 年的 2.77 吨标煤下降到 XX 年的 2.09 吨标煤,下降了 24.5%,但较全省平均水平仍高出 0.92 吨标煤。我市规模工业高耗能产业主要集中在钢铁、电力、建材等行业,其综合能源消费量占到全部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 97%。从电力消耗情况看,XX 年全市电力消耗量为 32.1 亿千瓦小时,XX 年为 43.1 亿千瓦小时,年均增长6.1%。其中第二产业用电量在全社会用电量中占的比重接近 80%,几乎全是工业耗电。此外,我市清洁能源使用率从 XX 年的 21.97%提高至 XX 年的 35.5%。我市社会用电量和各产业的用电量都呈不断增长趋势,说明经济处于快速进展阶段,对能源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而且高能耗产业多,主要工业装备技术水平不高、能源利用率较低,节能降耗空间大。我市围绕重点行业节能降耗,开展创新性技术攻关,突破了一批瓶颈技术,开发并应用了一批重大节能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钢铁企业重点推广 三干三利用 (即焦炉、转炉和转炉煤气干式除尘技术及对水、煤气和固体废渣的综合利用技术),XX 年全市钢铁企业综合能耗下降了 8.89%。电化集团有限公司建立热电联产项目,采纳循环锅炉后,遵循能源梯级利用原则,年节约原煤 1.1 万吨,节水 60 万吨。在国内率先抢滩风力发电装备市场,电机集团有限公司突破了兆瓦直驱式风电机组的整机系统集成、机组控制系统及大型直驱动低速风力发电机制备三大技术瓶颈,成为全国最早确立的三个风力发电整机制造产业化基地之一。交通领域,突破了混合动力汽车等一批关键技术。尽管如此,我市仍然没有形成系统的工业能耗指标体系和项目节能评估指标体系;用能结构不够合理,高效清洁能源缺乏;高效节能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力度不足。(二)污染排放与减排科技现状我市资源利用率低,污染物排放强度高,粗放式经营带来的环境隐患较多,部分地区环境容量已趋饱和,环境污染呈加剧、生态风险加大趋势。其生态与环境问题无论在类型、规模、结构、性质以及影响程度上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表现在:1.水污染问题突出。XX 年江段监测出现超标的项目有 10 个,其中氨氮、石油类、化学需氧量(cod)等为主要污染因子,镉、汞、砷重金属污染超过国家标准。城区江段水污染主要表现为工业污染及城市生活污水的复合污染,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只有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