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电和磁》教学设计六年级廉美娟教材分析“电和磁”是六上《科学》“能量”单元的第一课。本课将“重演”科学史上著名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让学生“发现”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从而认识电可以产生磁。增强学生学习活动的探究性、趣味性。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指导学生做科学家奥斯特做过的实验——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经历对新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的思维过程;第二,做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用线圈代替直导线做电生磁实验,为理解电磁铁原理打下基础也为研究玩具小电动机伏笔。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研究过简单的磁现象,知道了磁铁的磁性能使放入磁场的磁针发生偏转;而在四年级下册《电》单元的学习,对点亮小灯泡的实验有一定的认识。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也有一定的经验。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主要是展现两条主线:一条主线是探究通电导线和小磁针的关系。另一条主线是探究通电线圈与小磁针的关系。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2、过程与方法:做通电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并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得出通电导线、通电线圈与指南针偏转的内在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及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感悟到科学就在身边。教学重、难点重点:通电后的导线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电流可以产生磁性。难点:对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实验的提出、操作、观察和解释。教学器材准备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开关、短导线 3 根、指南针、长导线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播放电视剧《神探狄仁杰》片段提问:军队行军过程中利用什么指引方向?(指明学生回答)用了指南车还是走错了方向,为什么?总结:磁铁的磁性吸引指南针,使指针偏转。(板书:磁)[设计意图:上课之初,利用观看电视剧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中。接着有针对性的提问,将学生从视频引入新课的教学中,为后续讨论“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现象的原因”奠定理论基础,便于理清思路。]关于磁,还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1820 年 4 月的一天,丹麦科学家奥斯特(课件出示奥斯特图像)在一次实验中,偶然让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这时,一个奇怪的现象发生了。奥斯特到底发现了什么奇怪的现象?你们想不想知道他发现了什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重现这历史性的一刻吧!二、科学探究在点亮小灯泡的实验中,使小灯泡发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