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力学教学革新的建议 1998 年国家教育部对本科专业进行了调整,将过去的供热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与燃气工程专业合并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过去暖通专业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涉及建筑本体的供热、通风及空调制冷系统的设计、运行、施工、管理等,如今新专业要求对建筑内部各个环境进行综合了解,包括建筑的水、暖、电、光、声、能环境。调整后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应培育具备室内环境设备系统及建筑公共设施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管理能力和特别环境及其设备的研发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1]因此新专业的成立意味着专业内涵的拓宽和对专业人才培育的更高标准,这必将带来专业课程建设和人才培育方面的变革。流体力学是建环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之一,这门课程不仅理论性强,而且与工程实践结合紧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甚至影响到他们就业后对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专业合并后的建环专业的课程体系也相应发生了变化,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这关系到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是当前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提到力学,多数学生会觉得很难,这种先入为主的感觉会使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很大的抵触情绪,不同意学。再加上同时开设的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等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越发加重了学生的学习任务。另外,流体力学课程习题量大,需要学生花费大量课余时间复习和做题,就更加影响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因此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对本课程的畏难情绪,激发他们学习流体力学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也是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 2.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气氛死板 现在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很高,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厚基础、宽口径、高素养”的目标[2]进行专业人才的培育,这对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挑战。另一方面,随着课时与学分制的挂钩,学时被普遍压缩,这也给课堂教学带来很大的压力。众所周知,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很多时间用在了绘图和板书上,无形中缩减了教与学的时间,老师要想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就必须加快讲课节奏,删减授课内容,或者占用习题课或实验课的时间,这些都将导致这门课程的信息量不够,而且学生也没有机会及时消化所学的理论知识,更谈不上举一反三了。同时,“一言堂”式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气氛死板,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锐减,也影响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