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转化是解题的关键考题:农民工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由于农民进城务工的收入增长缓慢、农民工子女上学难、“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等现象的普遍存在,导致农民工人数增长趋缓。对此,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切实加强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请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政府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理由。解析:本题是 2005 年湖北等省文综高考试卷第 38 题第(3)问,该问独立成题,是将众多考点与热点有机结合的一个经典范例,知识跨度大,能力要求高。考点涉及到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公民权利、政府行为与政治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政府职能;热点直接涉及到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构建、“三农问题”。题在书外,理在书中,高考很少出现完全脱离书本的考题,因此,考生必须根据题意找到与教材相对应的考点。要想将考题与教材或热点联系起来,关键是要进行术语转化。如本题,先看设问中的知识角度:取向为政治学知识,那么在术语转化时就应将题中的通俗语言转化为“政治学”术语。再看设问中的具体问题:“政府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理由”,可将其具体切分为:(1)“政治保障”,即政府在作为,也即政府在履行职能,考查意图指向国家职能;(2)“农民工权益”,即农民工作为公民所享有的权利,考查意图指向公民权,即人权;(3)从整体看,代表“国家”的政府在保障作为“公民”的农民工的权益,考查意图指向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由此,题目涉及的教材知识可锁定为《政治常识》第一课国家职能的知识及第二课第二节公民与国家的关系;(4)由“说明……的理由”可知,答案既要结合材料从理论上回答“必要性”,又要结合材料与现实回答其“意义”。(1)必要性:从公民角度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本来就应该受保护;从政府角度看,政府有政治、经济、文化等职能,协调人民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促进社会科教文卫水平的提高,等等,本来就是政府的职责所在,政府对保护农民工经济、政治及受教育的权利责无旁贷。(2)意义:政府保障公民权是推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的体现,有利于促进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农民工的权益得到保障,既有利于农村的发展,也有利于城市的发展,是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农民工权益得到尊重和保护有利于社会公正和稳定,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综观整个思维流程,如果考生能过好术语转化关,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