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节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学习目标核心提炼1.知道太阳与行星间存在引力。2 种方法——建立物理模型法、逻辑推理法2.能利用开普勒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推导出太阳与行星之间的引力表达式。3.通过推导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公式,体会逻辑推理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阅读教材第 36~38 页“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部分,了解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特点。1.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m 和开普勒第三定律∝k,可得:F∝。这表明:太阳对不同行星的引力,与行星的质量成正比,与行星和太阳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2.行星对太阳的引力:太阳与行星的地位相同,因此行星对太阳的引力和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相同,即 F′∝。3.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 F=F′,所以有 F∝,写成等式就是 F=G。思考判断1.太阳系中各行星原来就绕太阳做圆周运动。(×)2.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原因是它们受到太阳的引力。(√)3.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大小与行星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4.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比行星对太阳的引力大。(×)5.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公式 F=G 也适用于地球与卫星间的引力计算。(√)预习完成后,请把你疑惑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问题 1问题 2问题 3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的理解[要点归纳]1.两个理想化模型(1)匀速圆周运动模型:由于太阳系中行星绕太阳做椭圆运动的轨迹的两个焦点靠得很近,行星的运动轨迹非常接近圆,所以将行星的运动看成匀速圆周运动。(2)质点模型:由于天体间的距离很远,研究天体间的引力时将天体看成质点,即天体的质量集中在球心上。2.推导过程(1)太阳对行星的引力(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3.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的特点: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大小,与太阳的质量、行星的质量成正比,与两者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方向沿着二者的连线方向。4.公式 F=G 的适用范围:在已有的观测结果(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和理论引导(牛顿运动定律)下进行推测和分析,所得出的结论不但适用于行星与太阳之间的作用力,而且对其他天体之间的作用力也适用。[精典示例][例] (多选)根据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的规律和圆周运动的知识知:太阳对行星的引力F∝,行星对太阳的引力 F′∝,其中 M、m、r 分别为太阳、行星质量和太阳与行星间的距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 F′∝和 F∝,F∶F′=m∶MB.F 和 F′大小相等,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F 和 F′大小相等,是同一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