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其四)》《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拟行路难(其四)》《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1.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把握文中对比和“比兴”手法的运用 ☆温故知新☆ 1.关于鲍照 鲍照,南北朝文学家,擅长写乐府诗,闻名于世,年青时就树立远大的政治理想,自 认为有非凡的才华,但由于出身寒门庶族,不被朝廷重用,只能做一些小官,一辈子愤愤不得志,最后死在战 乱中。《拟行路难》18 首,表现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伤,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钟嵘《诗品》说鲍照“才秀人微, 取湮当代”。 2.关于阮籍 阮籍(公元 210 年—公元 263 年),三国时期的魏国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 人。竹林七贤之一,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实行谨慎避祸的态度。隐晦是他的诗歌最大特色。阮籍《咏怀诗》的意旨,如同钟嵘所说:“厥旨渊放,归趣难求”(《诗品》 )。《咏怀诗》的思想内容非常复杂而广泛,但突出的是对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感伤和对现实的无法忘怀,以及由此所产生的一种忧愁焦虑的情绪。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咏怀》、《大人先生传》等,其著作收录在《阮籍集》中。 ☆课堂探讨☆ 要点一:探究《拟行路难》的情感。 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 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第七、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这是一道概括诗歌内容和诗歌的主旨的题目,注意抓住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词语“愁”进行分析,分析主旨时要注意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 “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 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这里只是表面上认命了,实是对不公平社会发出生气的控诉。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人对那驱不散 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木,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表达了诗人的抗争。第八句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敢”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了一种鲜亮的对比,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探究《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的情感。 这是一道概括诗歌内容和诗歌的主旨的题目,注意抓住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