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导学案(包含老师用学案和学生用学案) 《拟行路难》导学案 1、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 3、能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理解诗中渲染愁绪的用意 4、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5、学会比较阅读 1、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 3、能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理解诗中渲染愁绪的用意 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1)作者介绍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本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南北朝文学家,擅长写乐府诗,闻名于世,年青时就树立远大的政治理想,自认为有非凡的才华,但由于出身寒门庶族,不被朝廷重用,只能做一些小官,一辈子愤愤不得志,最后死在战乱中 《拟行路难》18 首,表现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伤,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 (2)写作背景: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主要由数十个大家族(士族)统治当时的社会,士族制度下的门阀士族特别是高级士族凭借门第出身就可做官,世世代代控制高级官职他们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堵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他们即使才华横溢,也很难任高官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3)解释题意 《行路难》:乐府旧题,主要是抒发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的感情 有些学习汉魏乐府的作品的题前多冠一代或拟字 一、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诗,要求富有感情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大意 3.请尝试翻译本诗,要求创设意境,语言优美,表述连贯穿顺 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向不同方向流散 人生也是有命的(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怎么能行时叹息坐时愁?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因要饮酒而中断了《行路难》的歌唱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二、把握情感 1、全诗突出了一个什么字?试结合诗的内容加以分析 明确:全诗突出一个愁字 这首诗的开头以常见的自然现象作为起兴,用平地上的水向四面八方流,比方人生因门第不同,命运也不同这两句中,隐含诗人的不平之气但是这种现象,像大自然一样,很难改变诗的第三、四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