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念奴娇·昆仑》学案 北京版选修2

高中语文《念奴娇·昆仑》学案 北京版选修2_第1页
1/2
高中语文《念奴娇·昆仑》学案 北京版选修2_第2页
2/2
高中语文《念奴娇·昆仑》学案 北京版选修 2毛泽东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春色——秀美的景色 功——泛指昆仑山的好处 罪——指“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谁人曾与评说:为下文张本,“而今我谓昆仑”无人评说我评说 抽,裁昆仑,一截给欧洲,一截给美洲,使\'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全人类共幸福。 (本词作于 1935 年。当时中央红军走完了长征最后一段行程,即将到达陕北。10 月,毛泽东登上岷山峰顶,远望青海一带苍茫的昆仑山脉有感而作。) 【赏析】 《念奴娇•昆仑》的主题是什么?它的丰富性可能会使细心的读者应接不暇,而又扑朔迷离。严格地说这是一首十分复杂的诗,诗人的胸怀在这首诗中不仅仅是容纳了祖国河山,而且容纳了整个人类世界,即气魄之大仅祖国山川已不能容纳,它必向外奔溢,穷尽八荒,涵盖环宇。那么我们在此再追问一句,它的主题到底是什么?作者已在 1958 年 12 月 21日为这首诗的批注中向我们揭开了谜底:“昆仑:主题思想是反对帝国主义,不是别的。”接着作者继续批注道:“改一句,‘一截留中国’,改为‘一截还东国’。忘记了日本人民是不对的,这样英、美、日都涉及了。” 我想读者在读到“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时,一定要问毛主席为什么要把昆仑一分为三赠予英、美、日呢?根据作者的解释是反对帝国主义,我们循着这一思路向前,就会豁然开朗了。 纵观毛主席的一生从来都是“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不屑于一寸一地之得失,他输得起也赢得起。他胸怀世界的抱负是从青年时代就开始的,他读过世界上众多英雄的传记并以此激励自己的壮志。他在长沙还是一英俊书生时就指点祖国江山,创办新民学会及稍后的《湘江评论》。青春时的抱负随着岁月的流逝没有丝毫减退,反而越来越高涨,一浪高过一浪,终于在 1935 年 10 月,借昆仑山为着眼点或壮志之出发点,一举表达了他对于全世界的义务、责任及抱负,这一切都是很具体的,说到底就是要把世界范围内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而且要铺开到世界的每个一角落,形成燎原之势,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毛主席对于世界革命的整套思想体...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念奴娇·昆仑》学案 北京版选修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