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1.4《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素材 语文版必修4

高中语文:1.4《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素材 语文版必修4_第1页
1/4
高中语文:1.4《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素材 语文版必修4_第2页
2/4
高中语文:1.4《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素材 语文版必修4_第3页
3/4
《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相关素材一美国教育不立模式,让孩子从现实生活到内心世界全方位开展自由想象,一开始就鼓励孩子创造。而中国教育则设立样板,一开始就让孩子追求“像不像”。可见,从根本上,中美教育倡导的价值方向就不一致。中式教育重视模仿,中式教育思路是:什么基础都不具备的一张白纸似的孩子,凭什么想象?凭什么创造?又如何开展创造?美国教育思想因强调创造性,自然不能以模式教育相配套。否则,先定框框预设规范,岂不是与创造性的教育宗旨相悖相反?因此,美国教育无论从逻辑上还是实际操作上,既然确定创新第一,势必舍弃规范。故而,创造精神在美国教育中固然得到强调,然其负面的代价也很大。从根本上,缺乏地基的创造终究受到很大的限制,不可能矗立起金字塔。因此,就本质而言,地基与创新的矛盾,乃是中美教育最深层的根本歧异。中国模式教育的缺陷固然有创造性较为薄弱之弊,但它的正面效应却大大超过反面弱弊——基础知识的扎实巩固。因为模式教育暗含精英教育,一切模式教育自然是以最高水平为典范,即以最高典范绳墨之,精英教育实为必然内涵。古代以“四书五经”为教材,自然包含望圣成贤的期待。模式教育虽因规范化对自由有所限制,对创造有所削弱,但在高标准严要求之下,整体水平还是有所带动。尤其经过刻苦的重复性训练,后天学习到的东西化为本能,并在达到一定高度时升华为难以企及的技能。否则,何以中国学生在欧美多有冒尖?杨振宁在他的一次演讲中比较了中西教育的“各有所长”,但他最后的归结是:“总体讲起来,我觉得中国传统教育方式所训练出来的人还是要占一些便宜。”(选自吴正恭《中美教育优劣谈》,《新民晚报》2002 年 7 月 11 日)二应该承认,学习毕竟是一项比较艰苦的事儿。能从中得到乐趣,至少须等到稍有积累的中学阶段,不可能一上来就对学习充满兴趣。从幼儿园开始,教育所面对的主要难题还是惰性。中西教育相比,在遏制孩子的惰性方面,中式的高标准严要求相对有效。“玩中学”固然好,可效率终究不如“正规学”。无论如何,天才出于勤奋,投入决定产出,这是铁的规律。精英教育一开始就强调勤奋,大方向总是正确的。尽管中式教育支付了一定的代价,即创造性方面较为弱化,然利弊相权,还是利大于弊,即得到还是大于失去,且其间的幅度还不小。从整体教育质量而言,如以京津沪等城市为比较基准点,我们的中小学教育还是强于美国。美国在中小学阶段的排名仅为第 30 位。如果我...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1.4《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素材 语文版必修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