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育工作艺术讨论 德育在初中教育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初中生正值思维意识活跃的青春期,面临自我同一性的矛盾,在此阶段对初中生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十分有必要。接受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逐渐养成热爱学习、热爱生活以及热爱祖国等优良品质。如何实施高质量的德育,是每一位教育工都需仔细思考与实践的问题。中学德育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学生的成绩较高而思想品德意识相对欠缺,在校时间基本都用于学习,包括社会实践活动等在内的其他活动参加较少,只懂得埋头苦学;其次,仅仅将德育停留于口头上,而没有将德育贯穿于学生的学习与日常生活中去;最后,缺乏德育的线下实践活动,许多德育仅体现在课堂以及打卡观看视频等,具有一定形式主义嫌疑。结合以上中学德育现状,立足实践,从因材施教、活动开展、老师榜样以及班级风气这四个角度来探究如何实施初中德育教学策略。 一、因材施教,各美其美 因材施教是进行德育的基本原则之一。一位成熟的老师具备自觉关注每一名学生的能力。特别性蕴含于统一性之中,尽管都是初中生,但每一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征等的不同决定他们所面临的心理、学习或者生活的问题也有所差异。例如,子路询问孔子,当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是否应该去做时,孔子让其先询问父母再做决定;而当冉有问孔子同样的问题时,孔子却说应该立即实行。公西华对孔子对同一问题做出两种不同的回答表示迷惑,于是,孔子解释这是因为子路性格莽撞而冉有性格犹豫。又如,有的学生偏科,理科成绩相对较差,则鼓舞偏科的学生充分发挥优势,并尽己所能仔细学习理科,不必过度焦虑,眉毛胡子一把抓。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制订相应的德育教学策略,既是保证德育效果的体现,也是多元化和丰富化教学的象征,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思维方式会更为多元与开放。 二、开展活动,落到实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感受到德育的正确性与重要性,而这正是广阔中学老师在德育教学工作中所缺乏的。故而开展线下德育实践活动十分必要。例如,关于学校的物资与基本设备,可适当交予学生管理:设立校园清洁区,每个年级、每个班级负责不同的区域,每天分配人员做卫生值日;为校园的草地、花坛设计保护标语;在老师的带领下清洁实验室;食堂文明值日等。又如,关于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学校可组织演讲竞赛活动、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