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1.1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教案人教版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目的:要了解中国三大自然区位置、基本特征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树立爱国精神。教学重点、难点:1、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2、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有关挂图等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图示法、讲述法教学过程:一、三大自然区的划分1.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在我国,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是[地貌]和[气候]。因此,在划分自然区时,着重参照地貌特点和气候特点。此外还要参考土壤和植被类型,因为它们是自然环境的直观反映。热身思考:(1)我国的地形地势有哪些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西高东低。(2)我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什么?我国境内受夏季风影响显著的是季风区,不受季风影响或受季风影响极小的是非季风区。其分界线大致为大兴安岭 - 阴山 - 贺兰山 - 巴颜喀拉山 - 冈底斯山 一线。(3)我国可以分为几个干湿地区?划分依据是什么?各干湿地区的代表性植被是什么?四个,以年降水量为划分依据,分别是年降水量>800mm 的湿润地区(植被:森林)、400-800mm 的半湿润地区(植被:森林草原)、200-400mm 的半干旱地区(植被:草原)、<200mm 的干旱地区(植被:荒漠)。(4)我国的温度带是如何划分的?以≥10℃的积温情况为划分依据。>8000℃积温的地区为热带,4500-8000℃积温的地区为亚热带,3400-4500℃积温的地区为暖温带,1600-3400℃积温的地区为中温带,<1600℃积温的地区为寒温带。此外还有一个青藏高寒气候区。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不是单纯的依靠某一自然元素的划分,而是一种综合多要素的划分。表 1-1:我国地貌和气候的地域差异自然要素地域差异差异成因地貌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复杂的地质作用气 候气温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递减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等温线在青藏高原出现转向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方向递减海陆位置、地形的影响2.三大自然区的划分情况根据以上分析,将我国全国划分为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的分界线 (1:400mm 等降水量线 (2: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3:3000m 等高线3.三大自然区的基本情况(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表 1-2:三大自然区基本情况比较表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位置和范围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