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三《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教学目的:1、了解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和布局特点,培养运用地理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2、了解东北地区农业生产遇到的问题。3、了解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方法和措施。重点与难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和布局特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方法和措施。学情分析:初中已对相关的区域地理知识进行了学习,在必修一二也已对相关的自然与人文地理进行了学习,第一单元区域已介绍了区域分析的基本方式方法。因此,本节课的知识基础应该说都已经了然于胸,一个关键就是怎么把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解决问题(流域治理)。教学过程:导入:阅读探索活动,问题:回忆录里描述的是哪个地区?该地区的景观 20 年来有哪些变化?(土壤肥力下降等)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土地利用不合理)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变北大仓为北大荒?)——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必须要因地制宜,因此首先要了解当地的基本条件,及现有的基础,并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可行的措施,并付诸于实施。思路:生产条件布局特点 ————农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存在问题问题:生产条件包括哪些?(自然条件:土地资源、气候、土壤、水源、地形等;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国家政策、劳动力等)[分析本节的结构]介绍标题,及其之间的关系:在了解其生产条件、布局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具体措施。一、东北区域概况1、范围:黑吉辽及内蒙古东部2、面积:124 万 KM23、人口:1。2 亿4、地貌特征:山环水绕(北:小兴安岭;东:长白山;西:大兴安岭;河:松花江、嫩江、辽河、黑龙江、乌苏里江)——森林资源丰富沃野千里(东北平原:北:松嫩平原;南:辽河平原;东:三江平原)——土地资源丰富——商品粮基地二、农业生产条件:1、自然条件:(1)土地资源A、 耕地面积广阔B、 土壤肥沃:(插根筷子就发芽,抓把黑土攥出油)用心 爱心 专心C、 宜农荒地多D、宜林、牧等荒地多(2)气候: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A、 降水:400~800MM,东南向西北递减B、 热量:自南向北递减:(北:春小麦、大豆;中:春小麦、大豆、玉米、高梁、甜菜、亚麻等;南:棉花、冬小麦)无霜期 80~180 天(无霜期是指一地春天最后一次霜至秋季最早一次霜之间的天数。)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东北人有长达四个月无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