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年福建省高一政治第三单元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2、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3、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教学重点、难点按劳分配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导入:利用 MTV 动画《1234567 多劳多得》歌曲以及卡通人物猪太的动画将课题展示出来,并在播放动画前提示:请留意歌词,猪太告诉我们什么呢?猪太的收入方式是属于哪种分配方式呢? (学生都可以指出猪太告诉我们要多劳才能多得,要勤劳致富,但是有少数学生把多劳多得等同于按劳分配,及时发现学生的思维误区并给予指正。)(本框题所涉及的内容实际上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所谓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中占主体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主要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和产品的分配方式。因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两个方面。其中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我们这节课所要讲的便是经济制度中的分配制度。)1、按劳分配为主体(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分析点拨: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① 生产决定分配。(这种分配方式与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最终决定分配方式。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的状况,不可能实行单一的分配方式,必然存在包括按劳分配在内的多种分配方式。)②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③ 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