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总结提升六现代世界经济的不同发展模式和经济全球化(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三)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1.土地改革(1)原因: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2)核心内容: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3)结果: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建设开辟了道路。2.农业合作化(1)原因: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2)核心内容: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3)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3.人民公社化(1)原因:党的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核心内容:“一大二公”,即人民公社的规模大、公有化的程度高。(3)结果:超越了农村生产力水平,严重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原因:党中央总结了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正确决策。(2)核心内容:坚持土地公有制,改革农业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的生产责任制。(3)结果: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考题例证1】[2018·山东滨州模拟]1980年,中共中央印发75号文件,指出:适当地放宽对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的限制,特别是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因地制宜地发展多种经营,普遍建立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改进劳动计酬办法。这反映了()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推广B.当时仍然深受“左”倾思想的影响C.中央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D.中央逐渐放弃集体所有制经济二、运用新史观理解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史观结论史实论证近代化史观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迁表明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逐步近代化服饰从长袍马褂发展到西装和五彩缤纷的休闲服装;饮食从传统饮食到引进西餐;中国风俗礼仪的变化受到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也表明人们的思想走向近代化;近代以来,中国出现轮船、电车、火车、汽车、飞机、邮政、电报和电话等工业革命的产物,反映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发展历程,表明中国逐步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全球史观交通和通信近代以来,中国出现轮船、电车、火车、汽车和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大大缩短了与世界各地区的距离;邮政、电报和电话等通信工具的发展,大大加强工具的变迁使近现代中国更快地融入世界了与世界各地区的联系,中国逐步融入世界文明史观物质生活、社会习俗和大众传媒的发展都促进了中国文明的发展物质上的衣、食、住、行在近代以来不断走向近代化;精神上改变陈规陋习,推广文明礼俗;报刊、电影和电视等大众传媒的发展,推动了人们文化修养的提高和视野的不断开阔。这一切都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表明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近代化【考题例证2】[2018·江苏盐城一模]19世纪末,熊希龄在长沙成立了“延年会”,其《章程》规定:会员要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每天都要做体操,不搞无谓的社交应酬,婚丧嫁娶要从简办理,反对起居无节、酒食征逐,等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延年会”是资产阶级革命政党B.顺应了新文化运动的新要求C.体现了“移风易俗”的时代需求D.彻底清除了腐朽的生活方式三、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发展历程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1.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以大机器生产为主体的工厂取代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手工工场。资本家占有全部生产资料,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工人被严格地限制在工厂里,成为依附于机器的雇佣劳动者。资产阶级要求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主义在西欧和北美发展起来。2.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企业组织形式逐渐向股份公司转变,激烈的竞争促使企业合并,私人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的基础,而且私人垄断组织开始干预国家政治生活。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1)面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美国政府推行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是资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