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版高中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学案: 生物与环境(新课标)【备考策略】根据分析近三年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规律,复习本专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种群数量的变化与“J”型、“S”型增长曲线是常考点,但考查形式已不再只是坐标图形式,而是表格、多曲线结合、柱状图等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形式,复习时注重各种表达方式的转化。2、单独考查群落的题较少,多与种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多个知识点相结合综合考查,注意综合题型的训练。3、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每年的必考点,复习时注重结合生态农业等生态模式,熟练掌握其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途径。4、环境问题考查多以当前最热环境焦点为背景,复习时及时了解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考纲点击】1、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2、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的演替。、3、生态系统的结构。4、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5、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6、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和全球性的环境问题。7、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8、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9、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10、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核心要点突破】一、种群的数量变化及增长曲线1、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1)内部内素①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②年龄组成;③性别比例(2)外部因素① 自然因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② 人类活动:种植业、养殖业发展、砍伐森林、猎捕活动、环境污染等。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用心 爱心 专心1(1)样方法:植物以及活动能力较弱的小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调查时要注意做到随机取样。(2)标志重捕法:活动能力较强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3、种群的增长曲线(1)“J”型曲线是在环境资源无限且无种内斗争、缺少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的增长模式,种群数量以一定的增长率无限增加。“S”型曲线是在自然条件下的增长模式,有环境阻力,部分个体被淘汰。(2)“S”型曲线在时间是最大, 时间到达环境最大容纳量,但并非种群数量恒定不变,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3)两曲线增长率比较“J”型曲线增长率恒定不变,“S”型曲线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渔业捕捞应在后进行,保证剩余量在 K/2 左右,以保持其较快增长;而害虫防治则尽可能在之前进行,避免过快增加。【典例 1】(2010·山东高考·T8)右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