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2011 高考作文素材:“你是我慢慢读懂的诗行”讲评作文题目请以“你是我慢慢读懂的诗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立意自定。审题指导审清这道命题作文,有三点必须注意:1,题目本身是一个比喻句,其中“诗行”是比较明显的喻体,“你”应该指那些十分耐读的、意味隽永的人或物,即“诗行”的基本内涵。2,题目中的“慢慢读懂”意味着“读”有一个渐变的过程,而且,这里的“读”应该是广义的“认识、理解”之类的含义。3,题干要求虽然是“文体不限”,但标题本身暗含了以叙事为主,兼含抒情的“潜规则”。“慢慢读懂”决定了必须以叙事为主,“诗行”决定了明显的主观抒情色彩。审清了题目这三个方面的隐含要求,意味着成功了一半。选择写人,除了上述所说的渐变过程之外,还要注意交代人物“过往”的相关内容,以和后来的变化(包括现在)形成对比,凸现题目中的“慢慢读懂”;同时,写人离不开刻画人物性格,离不开细节或具体场景描摹。选择写物,则肯定也要对物作具体细致的刻画描写,凸现物的特点。不管是写人还是写物,重心要放在自我的主观感受上,必须始终牢记的是:人或物是“我”眼中的人或物,写作是“我手写我心”的创造性活动。佳作你是我慢慢读懂的诗行北京西站外,熙熙攘攘。来往的人群一排排一片片地从眼前掠过,让我从地理课本上了解的“人口众多”的抽象概念变得具象而清晰。妈妈在一旁神情复杂地看着手机,最终败在了北方的冷风之下——她终于狠下心,甩掉了几块钱的漫游费,冲着电话大声嚷:“我们在那个大钟底下……”父亲撂下局长的位子不坐,从湖北跑到北京教书,让我和妈妈成了“留守母女”。一放寒假,母女俩就打点行装,逆返乡人流而动,心里带着几分骄傲和自豪,北上看望“北漂一族”。我转过身子,看见带着毛绒镶边帽子的爸爸从候车厅里跑出来,举着电话,眯着眼朝我们不断地摇晃挥手。一家子走近,这对老夫妻把偶像剧中的“泡沫场景”演得津津有味,我有些不自在地四处瞅着旁人——生怕有围观者,然后撇着嘴,啧啧地嘲讽着他们,两人才迅速收场,搭理在一旁的我。自从父亲重操旧业回归教师行列以来,就时常看见妈妈窝在沙发里“吃吃”地笑,一脸幸福地捧着手机数落:“瞧你爸,真肉麻。”妈妈的话仿佛核弹一般,震得我不知如何搭话。——父亲北上之后,一家人就主要靠电话联系,但这份亲情却反而显得浓密。记忆中的父亲是什么样子?威严,不苟言笑,毫无预兆地发火,不爱说话,完完全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