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人与生物圈一. 学习内容复习生态系统、人与生物圈二. 学习重点1.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 生物圈的稳态3. 环境污染的危害及防治三. 学习过程(一)生态系统的类型1. 概念: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种群:同种生物比较 群落:所用生物 生态系统:所用生物+无机环境2. 类型森林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陆地(植被特点) 草原生态系统 水域(盐度) 农田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二)生态系统的结构1. 生态系统的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空气、水份和无机盐。 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生物群落 消费者:异养生物,主要是各种动物。 分解者:异养生物,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2.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三)生态系统的功能1. 能量流动输入:太阳能 传递:有机物形式 输出:热能2. 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 意义: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进行能量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四)物质循环1. 碳循环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二氧化碳、碳酸盐碳的循环形式:二氧化碳碳在生物之间的传递形式:有机物2. 特点:反复的出现,循环的利用;具有全球的性质。四.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 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用心 爱心 专心1 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越强。2. 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原状的能力。 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简单,恢复力越强。3.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营养结构。五. 生物圈的稳态1. 生物圈的概念:地球上全部生物和它们的无机环境的总合。2. 生物圈的形成:地球理化环境与生物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3. 生物圈稳态的自我维持:能量基础: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物质基础: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构成自我调节:对生物和无机环境的调节。比较项目碳循环氮循环硫循环循环形式CO2NH3、NH4+、N2、NO3-SO2、SO4-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离子吸收、固氮作用气孔吸收、离子吸收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呼吸作用分解作用分解作用环境危机温室效应酸雨六.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遗传多样性: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拥有的全部基因1. 内涵 物种多样性: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生态系统多样性:地球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2. 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生存环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