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19 世纪末,英国,达尔文实验(实验图①~④) 实验材料:金丝雀虉草的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过程: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④ 图 1 图2 图3 图 4条件: 单侧光 条件:去掉尖端 条件:锡箔罩 在 尖端 条件:锡箔罩在尖端下部现象:现象①_______ ;现象②__________;现象③_____________ ;现象④ 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设计要遵循“对照性原则”和“ 单一变量原则”:⑴ 实验①②形成对照,实验组是 ;对照组是 ;单一变量是____ _______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胚芽鞘的向光性弯曲与 有关.⑵ 实验③④形成对照,再加上实验①的空白对照,单一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达尔文实验的推想是: 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_______________ 产生___________ 传递到下面的伸长区,造成伸长区的________比________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弯曲。承上启下:(这种影响究竟是什么?)2. 1910 年,詹森的实验 图一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二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一 图二 詹森实验结论:胚芽鞘的_________产生的影响透过__________传递给下部。 思考:如果把透水的琼脂片换成不透水的云母片呢?胚芽鞘生长情况应是怎样?承上启下:(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向下运输的过程中, 如何引起向光性弯曲?)3.1914 年 拜尔的实验 思考:尖端放置的位置及后来弯曲的方向有什么关系?拜尔的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顶尖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______________造成的。小结:由詹森和拜尔的实验,可以初步证明胚芽鞘的顶尖产生的影响可能是一种 物质,这种物质的 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承上启下:(如何进一步地证明呢?)1琼 脂 片 允许“化学物质”通过黑暗中黑暗中4. 1928 年 温特的实验 实验组 A 现象:向_______________生长;对照组 B 现象:________________温特的实验结论: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温特把这种物质命名为_________。5、1946 年科学家分离并鉴定出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为__________(IAA)。结合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说说科学发现的一般过程:① 观察发现问题 ② 假设 ③设计 验证 ④ 结论二、植物向光性的原因:外因: 照射;内因: ____________分布不均匀造成。三、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1)产生:主要合成部位: ,合成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