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多普勒效应 教案一、教材分析《多普勒效应》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 3-4《机械波》第 12 章第 7 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一个课时,主要学习波的一种现象------多普勒效应。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波源的频率与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的区别.(2).知道什么是多普勒效应,知道它是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现象。(3).了解多普勒效应的一些应用.2.能力目标通过对多普勒效应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物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3.情感目标通过对多普勒效应的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三、重点难点重点:1.知道波源的频率与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的区别.2.多普勒效应的定义及产生条件;难点:1.波源的频率与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的区别.2.对多普勒效应成因的探究论证。四、学情分析本节内容较为抽象,但是和实际生活联系的比较密切,学生应该是比较容易感知和掌握的。五、教学方法1.通过实验、多媒体课件演示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从物理现象入手,通过理论演绎和实验验证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2.通过对物理问题的分析论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多普勒效应应用的学习,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六、教具和六、课前准备1 蜂鸣器2、学生准备:把导学案的课前预习内容做完整并且核对答案。3、教师的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还有教具的准备。七、课时安排 一个课时八、教学过程: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波的知识,例如,波的干涉、衍射是一切波特有的现象,今天我们在来学习另外一种有关波的物理现象。请观察下面的实验。【演示实验】 1)蜂鸣器静止,学生听声音有无变化;2)两个学生分别站在教室前后,手中牵一根绳,让发生器在绳上快速运动,其他学生注意听声音有无变化.[学生叙述听到的声音情况]1)静止时,听不到声音的变化;2)发生器靠近时,声音变得尖锐(音调变高);发生器远离时,声音变得低沉(音调变低).【问题】生活中有无类似的现象?学生举例:行驶中的汽车鸣笛;火车鸣笛进站;飞机起飞等【录像】行驶中鸣笛的汽车和火车。【问题】音调的高低由什么决定? 音调的高低由声源频率的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学生乐器演示】声音的音调和响度。乐律 C 调音节中各音的频率。唱名doremifasollasido(高)f/Hz264297330352396440495528【问题】回忆实验和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