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轶事 作者: 《文史参考》 摆设 吴文藻在燕京大学教书时,特意向冰心要了一幅她的照片,镶在相框里,放在书桌上。冰心问,你是真的要每天看一眼呢,还是只当一件摆设?他笑答,我当然要每天看了。冰心为了试真假,有一天趁吴文藻去上课,把一张影星阮玲玉的照片换进相框,过了几天,吴文藻都没有注意到。 (摘自《文史参考》2012 年 7 月上) 丁玲北大荒养鸡 1981 年,蒋勋在美国参加聂华苓的作家营,遇到了丁玲,两人成了忘年交。丁玲跟蒋勋讲她在“反右”运动中怎么受折磨。到北大荒养鸡,红卫兵故意给她存活率很低的鸡,养不活就要被处罚。她说,我可以把它们养得非常好,存活率都到 80%以上。听着听着,蒋勋禁不住掉眼泪了。一个作家去养鸡,还要因为养鸡被折磨,被侮辱,可是她说“我养得很好”!丁玲还讲到在牢里的遭遇,她的爱人陈明就关在隔壁。他们用敲墙的办法告诉对方自己的存在。开始是你敲一下,我敲一下,很简单的应答,后来慢慢有快有慢,有长有短,能传递很复杂的意思。人交流的愿望,和彼此在一起的愿望,墙是挡不住的。 巴金的儿子 巴金的儿子李小棠在复旦大学读书四年,学校许多领导都不知道他是巴金的儿子。李小棠毕业后到上海市政协文史室工作,一干就是 20 多年,没有一点怨言。1993 年,巴金 90 岁生日时,上海市政协主席陈铁迪来寓所拜访巴金。当看到自己属下的工作人员李小棠时,陈铁迪奇怪地问:“你怎么也来了?”这时,巴金才笑呵呵地解释道:“小棠他可是我的儿子呀!” (以上两则摘自《文化娱乐》2012 年第 7 期) 何炳棣与胡适的“口水仗” 何炳棣在美国读书期间,结识了胡适。1952 年,何炳棣留在胡适家吃饭,席间除了讨论一些学术问题外,胡适还对北大与清华做了对比:“清华文学院一向比较‘谨慎’,比较‘小’,而北大则大不相同。只要我当一天北大校长,我就有把握把文学院办成世界第一流。”以何炳棣对清华的感情,自然不会同意这番话,他晚年在《读史阅世六十年》中回忆,“如果我今生曾进过‘天堂’,那‘天堂’只可能是 1934-1937 年的清华园。天堂不但必须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充裕的物质资源,而且还须能供给一个精神环境,使寄居者能持续地提升他的自律意志和对前程的信心。”当然,他们都还不知道那一年大陆开启了“院系调整”,清华文科从此真的一蹶不振。 何炳棣很欣赏毛泽东在诗词上的造诣,他在 1958 年将毛的两首《沁园春》译成英文发表后,胡适批评说:“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