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会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班会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1、主题班会活动的指导 在班会活动中处于指导地位的老师要仪表端庄;教态亲切自然,语言准确生动,及时树立起良好的自身形象,捕捉教育时机,反馈调控应变能力强;有先进教育理念,具有创新意识。提起各门学科,老师都会教,而且有人教得很出色。说到班会活动,老师们一愁莫展,其原因:无计划、无教材、无时间,老师们也就不愿去搞尝试。而要开好主题班会,班主任必须善于抓住时机、选好主题、当好参谋和导演。目前对班会课的认识、设计和实践存在几个倾向:一是有的借班会活动之名,行“应试教育”之实,从时间到内容都服从于应试学科拓展与延伸的需要;二是没有什么设计,完全放任自流,随意性很大;三是教育观念和方法没有换位,老师包办代替,学生没有自主权。针对上述情况和根据《指导纲要》精神,我们强调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设计必须遵循面对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的战略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对学生有效地进行素养教育;因地因时因人设计活动,务求丰富多彩,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活动,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和多方体验,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意识、制造意识,促使学生个性特长的进展,增进身心健康,为培育适应 21 世纪建设需要的全面进展人才作出贡献。目前,由于在世界范围内课程的人本化倾向越来越强烈,因此,以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等人为代表提出的,以人本主义理论为基础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也就开始在西方且继而在其它国家流行开来。这种教学模式与“开放课堂”教学模式很相似,其特点在于以学生为中心并以其“自我”的实现为目标。它的优点在于充分尊重学生独立自主的个性品质,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多项潜能,而其最大的缺陷在于排斥老师的指导作用,容易使教学放任自流。因此,我们可以从加强老师的指导人手,对其进行合理的改革,以走出一条适合我们的教育路子。以最能适合活动内容和达到活动目标为其选用的标准。 2、主题班会活动的反思 所谓班会活动的反思,我们认为就是对班会活动的.教育效果、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或转变)情况作出价值推断,使老师能根据反馈信息调整教育行为,家长能有针对性地配合学校教育,学生能知道自己的进步、成功与失败,并据此调节自己的进展方向。班会活动的反思,是对班会活动目标达成度的评价。它要求老师对比目标,对学生的道德概念、知识、意志情感及思想品德行为进行分析推断,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