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高考语文锦文秀评:老房子·新房子 外公外婆在浠沧巷住了五十来年,他们早已习惯了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 老屋是外公亲手搭建的,后院中的那一棵高大的梧桐树则是外婆一手“拉扯大的”。天长日久,透着无限沧桑的门窗桌椅上那被岁月的风雨侵蚀出的每一条缝隙里,都书写着外公外婆携手走过的点点滴滴。 外婆每日都要与街坊四邻们一起吃下午茶,打打桥牌,彼此早已熟稔得如亲人一样。 外公腿脚不便,习惯于每天坐在院中的树下晒晒太阳,手里捧着一本似乎永远也翻不完的《三国演义》。觉得渴了,他便端起紫砂壶抿上一口龙井。 日子虽平淡,却安适悠闲——五十年如一日地过去。 忽然有一天,老人们习惯了的生活被骤然打破。那是一个下午,每一幢老屋的白墙上都被涂写上了一个个大大的“拆”字,鲜红、刺目、未干透的油漆还在滴滴坠落,就像外公外婆心头痛出的鲜血。 外婆与邻里的老爷爷、老太太们,每人拎了一张小板凳到拆迁办门口静坐示威。 腿脚不便的外公在家中不停地写申诉稿声援外婆他们。 拆迁办的人、电视台的人,甚至连那些老人的儿女们都说他们落伍、愚昧。他们给老人们讲现代化,讲城市新规划,讲国家的发展与明天。 老人们却通通红着眼睛,眼里装满了痛心、委屈与愤懑。 每每拆迁办来了人,平素和蔼的外婆竟会挥起扫把,歇斯底里地喊:“谁动我的老屋我就跟谁拼命!”这招来了更多的不解与嘲讽。拆迁办人的频繁的登门、儿女们的苦言相劝以及舆论无形的压力,终于让老人们妥协。老人们唯一的要求便是两年后让他们回迁。 然后,推土机来了,三下两下老屋就被夷为了平地。二老眼里的世界,那一刻随着老屋一起轰然坍塌。 …… 两年后,外公外婆回迁入高高耸立的新楼房。原先的浠沧巷也改名为享达商业街。 楼层的高度让二老腿脚不堪重负,楼下门市成日播放的摇滚乐令二老寝食难安,汹涌的人群让外婆连买个菜都头晕脑涨……原先的老邻居们也被拆散得七零八落,外婆很难再找到人一起唠嗑。 二老整天双眉紧蹙,脸上终日愁云惨淡。外婆总是说:“呆在屋里就顺不过气来。”外公双腿不能行,更是感叹自己:“仿佛住进了笼子里。” 什么现代化,什么新规划,二老不了解,他们只知道自己不习惯,非常不习惯。 他们常常聊起原先在老屋的生活,那是他们脸上笑得最开心的时候,可聊完之后是更深的落寞。 老屋中的那些人,那些事,陪伴了二老五十多年,早已超越了习惯,融入他们的血液,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可现在,却被残忍地剥离而成为散落在虚无中的记忆的碎片。 而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