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扬民族精神,树立道德丰碑温岭市箬横中学高一(8)班 毛雅平 在星期三的时候,我们全校师生聚集在操场,听李学生,陈春华的英雄的事迹。 李学生,一个平平凡凡的人,小时侯因为无钱读书而被迫退学,可是他忠厚老实,勤劳能干。有一天,他看到两个孩子在铁轨上玩耍,而一辆列车正向他们奔驰过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李学生冲进铁轨,当他把两个孩子抱开时自己已经倒在血泊里了。 如果李学生的事迹相较于我们太远,那么陈春华的事迹就是我们生活的一件小事。 陈春华,他是普通的人,却有不普通的品质。他多次为了正义而受伤,也多次在死亡线上挣扎。最后一次,为了抓小偷而被活生生地砍去了右臂,身上连受八处刀伤,最后尽管被救回,可是永远失去了右臂。也许有很多同学都对他们产生了敬佩之情,钦佩他们的勇气及舍己为人的英雄气概。可是,如果这种事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又会怎样做呢? 我想: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会选择离开。当然理由是多种的。 而且,在我们周围,陈春华、李学生这类人是少之可数的。也许有些人还会对他们的事迹嗤之以鼻。 就拿坐公交车来说吧。经过我多次的观察,发现的规律是先到者先坐,后到者只能是“望位兴叹”了。管那些后到的人是孩子还是老人,那些坐着的人的眼神传达的是同一个信息:你想坐这儿,没门!偶尔出现几个人让座,大概他们都认为他是傻子。 还有抓小偷,几乎出演的都是同一场“戏”,一个人在大街上喊一声“抓小偷啊!”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对他行“注目礼”,然后就议论纷纷,任凭他在那里大喊大叫,当然,偶尔也会有人在那‘儿帮忙,不过这个概率是几乎为 0 的。抓到小偷后,那些人又像云一样地聚集起来,一改刚才的害怕,变成一脸的愤怒,还要对小偷拳打交踢,认为自己在这件事上是大功一件,然后才满足地离开了。 我常常在想:这些人比奥楚蔑诺夫如何,又比鲁迅笔下的看客如何。甚至于想歹徒是被人们怕出来的,小偷是被那些人惯出来的吗?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绝对是一个讲礼法的国家,人们做的都是顺民,不会想到偷窃,尤其是在唐朝时,人们可以做到夜不闭户,当然,更不用担心有人来偷窃。可是,时代的脚步发展到了今天,我们就是安上了防盗门窗还是惴惴不安。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小偷在我们今天的社会已经很多了。可是,我们只会说小偷如何可恶,却没有从自身找原因:如果不是我们“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成了一种纵容,小偷何至于如此猖獗!?当然了,我们并不是要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