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逆袭经验 但是我并不甘于就如此放弃数学转而专攻别的科目,因为我知道现在越是低的分数代表越有潜力可挖。接下来我做了一件对自己学好数学非常有积极意义的事,那就是——把自己错误的信息分类。 第一类问题———遗憾之错。就是分明会做,反而做错了的题;比如说,“审题之错”是由于审题出现失误,看错数字等造成的;“计算之错”是由于计算出现差错造成的;“抄写之错”是在草稿纸上做对了,往试卷上一抄就写错了、漏掉了;“表达之错”是自己答案正确但与题目要求的表达不一致,如单位混用等。 第二类问题———似非之错。理解的不够透彻,应用得不够自如;回答不严密、不完整;第一遍做对了,一改反而改错了,或第一遍做错了,后来又改对了;一道题做到一半做不下去了等等。 第三类问题———无为之错。由于不会,因而答错了或猜的,或者根本没有答。这是无思路、不理解,更谈不上应用的问题。 我分析了近期的几张试卷后发现,这几类错误的比例是 2:7:1,得出这个结论事情就好办了,因为我知道一点做不出和因粗心做错的并不是太多,问题主要集中在我对概念理解的并不深刻,这是光靠背诵、练习所无法解决的,……。 数学虽然比较难,但是只要你努力,信任还是可以学好的,首要的一点就是自己对自己要有信心,否则,走不出自己心理的束缚,很难有所成就。学习数学应该要在宏观上对其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总的来说,数学可以分为 8大部分:函数、数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排列组合、不等式、平面对量、二项式定理以及统计。其中,尤其以函数和几何较为难学,同时也是重点知识内容,要弄清楚它们各自的特点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内容。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对课本上的一些基本的概念、定理、公式了如指掌,用的时候才能从容不迫,信手拈来。 我把基础题目又进行了反复练习,把所谓 80%的基础题目反复吃透,深刻理解以后基本也没有出过什么太大的闪失。就这么过了几个月,我发现自己的`数学成绩已经稳步有升,到了高三下半学期初,基本已经稳定在了 120 分上下了。 由于题目做的多了,我也得出一个结论,好多题其实大同小异,所考查的知识点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换了一种形式。通过对上百份试卷的细致归纳总结,使我在接下来的数学综合考试中有一种轻车熟路的感觉,而且每次考试我都十分自信,也不再像以前考数学那样紧张慌乱了。我的数学成绩也由原来的 120 多分上到了 140 多分,有几次还是满分。 最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