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初等函数知识点:函数模型及其应用高考数学初等函数知识点: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导语:常见的函数模型有一次函数模型、二次函数模型、指数函数模型、对数函数模型、分段函数模型等,下面就由我为大家带来高考数学初等函数知识点:函数模型及其应用,大家一起去看看怎么做吧! 1.我们目前已学习了以下几种函数:一次函数 y=kx+b(k≠0),二次函数 y=ax2+bx+c(a≠0),指数函数 y=ax(a0 且 a≠1),对数函数 y=logax(a0 且 a≠1),幂函数 y=xa(a 为常数) 2.用已知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第一步,审清题意,设立变量 ;第二步,根据所给模型,列出函数关系式;第三步,利用函数关系求解;第四步,再将所得结论转译成具体问题的解答. 3.在处理曲线拟合与预测的问题时,通常需要以下几个步骤:(1)能够根据原始数据、表格、绘出散点图;(2)通过考查散点图,画出“最贴近”的曲线,即拟合曲线;(3)根据所学函数知识,求出拟合曲线的函数解析式;(4)利用函数关系,根据条件对所给问题进行预测和控制,以便为决策和管理提供依据. 4.解疑释惑 (1)怎样理解“数学建模”和实际问题的关系? 一般来说,对问题进行修改和简化,形成一种比较精确和简洁的表述,这时可称之为“实际模型”,它和“实际原形”不同,因为它被简化了,不是实际问题所有方面都得到了体现.而是在得到一个“实际模型”之后,再用数学符号和表达式来代替实际问题中的变量和关系,得到的结果是一个“数学模型”. (2)怎样才能搞好“数学建模”? 在“数学建模”中要把握好下列几个问题: 1 理解问题:阅读理解,读懂文字叙述,仔细审题,理解实际背景.弄清楚问题的实际背景和意义,设法用数学语言来描述问题. 2 数学建模:把握新信息,勇于探究,善于联想,灵活化归,根据题意建立变量或参数间的.数学关系,实现实际问题数学化,引进数学符号,构建数学模型,常用的数学模型有方程、不等式、函数. 3 求解模型:以所学的数学性质为工具对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求解. ○ 4 检验模型:将所求的结果代回模型中检验,对模拟的结果与实际情形比较,以确定模型的有效性,假如不满意,要考虑重新建模. 5 评价与应用:假如模型与实际情形比较吻合,要对计算的结果作出解释并给出其实际意义,最后对所建立的模型给出运用范围.假如模型与实际问题有较大出入,则要对模型改进,并重复上述步骤. (3)“数学建模”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1 有的应用题文字叙述冗长,或者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