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2.过程与方法:⑴ 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⑵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学习,对祖国文化有深入的认识,从而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逐步培育起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掌握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采用列表的方式,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来理解。对于同一学派内部,不同思想家的思想也要加以区别分析。从总体与局部两个方面来把握各家学派的思想特点。二、难点:1、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内容较多而且新知识、新内容多,不易掌握。2、如何正确判断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当时及以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史实来理解。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主观认识、独立思考与判断,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思想对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教学过程】〖复习并导入〗从孔子引入。让学生谈谈对孔子的了解,教师补充材料。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思想,成为东方文化的主干,与西方文化并称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两种文化形态。儒家文化闪烁着智慧的人生哲理不仅贯穿中国文化,同样也传播到西方国家,并对西方哲学和文化产生重要影响。〖讲授新课〗一、百家争鸣1、概念:所谓诸子百家,是对先秦至汉代初期各学派的总称, “百家”是虚指,形容学派之多,习惯上指“九流十家”。汉初司马谈总括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班固则概括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等,合称“九流”,再加上小说家,则称为十家。自此,中国古代学术界都依从班固,百家就成了「九流」。今人吕思勉在《先秦学术概论》一书中再增“兵、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