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图 1F功一、教学目的:1.正确理解功的含义,知道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2.正确应用公式 W=FScosα 计算力的功。4.知道功是标量,正确理解正功和负功的实质,能正确判断正功和负功。5.知道多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知道多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这几个力的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6.求变力的功的一般思维方法。二、重点难点1.理解功的概念。2.知道多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知道多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这几个力的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是本节的难点。3.求变力的功的一般思维方法是本节课对学生的一个能力培养点。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功的初步知识,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如果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一段位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起重机提起货物的时候,货物受到起重机钢绳拉力的作用发生一段位移,钢绳的拉力对货物做了功。机车牵引列车前进,列车受到机车的牵引力作用发生位移,牵引力对列车做了功。本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功的知识,旨在初中基础上进行扩展。(二)进行新课:分析课本事例,归纳出做功的必备条件。(引导学生复习初中的知识,给出做功的两个因素)1.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功的大小是由力的大小和物体在力的方向的位移的大小确定。2.功的计算公式但是,物体的运动的方向并不总是跟力的方向相同。当力的方向跟运动方向成某一夹角 α 时(如图 1 所示),那么怎样来计算这个力所做的功呢?(引导学生学生讨论,然后师生共同归纳出如下方法。)我们可以把力 F 分解成两个分力:跟位移方向一致的分力 F1,跟位移方向垂直的分力 F2,这样就把计算 F 功的问题转化为分别求力 F1和 F2的功问题。(要注意培养把不熟悉的问题转化熟悉问题求解的能力)设物体在力 F 作用下发生的位移是 s,力 F1所做的功等于 W1=F1S,力 F2的方向跟位移方向垂直,在 F2的方向上没有发生位移,力 F2所做的功等于零。因此力 F 对物体所做的功就等于 F1s,而 F1=Fcosα,所以:【板书】1 .公式: W=FS cosα. 这就是说,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的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2 .单位: J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国际符号是 J。1J 就是 1N 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 1m 位移所做的功。即:1J=1N.m3 .功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但有正功和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