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一中 2014 高中语文 第 4 课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1一、学习目标1.了解《左传》的文学体例及其在中国文学上的地位,了解其作者的生活年代及历史背景。2.认真完成本文的十项整理。3.烛之武形象分析,学习他身上的优秀品质。二、问题与例题第一课时问题 1:熟读课文,结合课本注释快速口译文意,概述本文故事,每大组派一位代表用四字短语为全文四个自然段归纳段意。目标检测:(课后练习一)细读课文,回答下例问题:(1)秦、晋为什么围攻郑国?(2)郑伯是如何说服烛之武的?(3)烛之武用哪些事实和事理说服秦伯退兵?其中哪一点最关键?(4)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配餐练习1、基础题(课后练习第二题) 2、提高题课后练习第三题第二课时问题 1:烛之武从临危受命到智退秦师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什么形象呢? 在他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问题 2: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认真完成下面的练习1.通假字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秦伯说。 (3)失其所与,不知。 2.古今异义词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3.一词多义 封 :(1)既东封郑: 1 (2)又欲肆其西封:虚词 之 (1)唯君图之 (2)子犯请击之(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4)烛之武(5)臣之壮也 其 (1)君知其难也 (2)吾其还也 (3)以其无礼 以 (1)敢以烦执事 (2)以乱易整 (3)以其无礼 4.词类活用 越国以鄙远: 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 因人之力而敝之:晋军函陵: 5.古汉语句式 (1) 邻之厚,君之薄也。 以乱易整,不武。 (2) 夫晋,何厌之有 佚之狐言于郑伯。 (3) 许之 敢以烦执事问题 3:课文中,除了烛之武,还出现过好几个人物,从他们的言行种,可以看出他们又各自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郑伯:佚之狐:晋文公:秦伯:4、作业布置完成创新设计相关练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