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一中 2014 高中语文 第课 2 雨巷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1【学习目标】1.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义。2.通过诵读、分析和欣赏,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能准确分析 诗中所蕴含的迷惘感伤而又期待的情怀。【学习重点】深刻体会诗中的象征手法,并有意识地对诗歌的结构、节奏和韵律加以分析,能够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1 课时。【学法指导】反复吟咏,思考该用怎样的情感和语气朗读这首诗,并加以尝试。点拨:情感应该是缠绵、幽怨的,语气应是低沉、舒缓的。【知识链接】1.本诗是作者的成名作,1928 年发表于《小说月报》,当时代理《小说月报》的编辑叶圣陶一看到这首诗就非常喜欢,称它“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2.这首诗写于 1927 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课前练习】1、给下列词语注音。彷徨( ) 寂寥( ) 彳亍( )惆怅( ) 凄婉( ) 颓圮( )2、解释下列词语。彷徨( ) 彳亍( ) 太息( )惆怅( ) 颓圮( ) 迷茫( )3、给全诗划分节奏,标出韵脚,反复朗读。4、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句诗? 说说你所感受到的《雨巷》的氛围。【课堂探究】探究点一:文本解读1、赏析第一节①“我”有什么特点?②“悠长”“寂寥”有何象征意义?2、赏析第二节① 姑娘的形象有什么特点“② 诗人为什么用丁香来比喻姑娘?13、第三节对刻画姑娘的形象有何作用?4、第四节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5、第四节到第六节写姑娘“走近”“飘过”“远了”“消散”,有何含义?6、首尾两节字面基本相同,只是把“逢着”改为“飘过”,为什么?探究点二:意象与意境1、请找出诗中两个绝美的意象,并谈谈你的理解。2、本诗是一种什么样的意境?探究点三:表现手法1、本诗重叠和反复的手法有何作用?2、诗中哪些意象具有象征性?【课堂检测】一、基础知识题1、下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冷寞 踟蹰 踯躅 蹒跚 B、凄婉 愁怅 颓圮 坍塌C、寂寥 彳亍 悠长 唉怨 D、彷徨 迷茫 篱墙 静默2、下列诗句节奏划分正确的一组是( )① 像梦中/飘过 ②一支/丁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