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1)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原因及其新特点;日本帝国主义对朝鲜的残酷统治;朝鲜的“三一”示威游行;朝鲜反日民族大起义;阿姆利则惨案;甘地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战后土耳其面临被宰割的厄运;凯末尔革命;埃及的“华夫脱运动”。2.能力方面:(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认识个人与人民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2)通过对战后印度、土耳其、埃及等国家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分析、比较,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本节亚非民族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任何民族和国家,反抗外来压迫和争取自由、独立的斗争都是正义的事业,都是互相支援、互相促进的,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国际意识。(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俄国十月革命之后的民族解放运动,进入一个新时期。无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发挥了重大作用。4.学法指导方面:(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各个国家民族解放斗争的特点,使学生学会分析对比的方法。(2)通过引导学生读图(地图册),使学生对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有一个宏观的认识。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是本节重点。甘地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一场印度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声势浩大的反英斗争。斗争促进了印度人民的民族团结,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土耳其的凯末矿革命,是一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民族民主革命,它不但对土耳其此后的发展、对亚非民族解放运动产生重要影响;而且也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讲清这两次革命,对学生掌握一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和影响、意义有重要帮助。2.难点分析: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新特点、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的斗争方式是本节难点。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既有主观方面,又有客观方面。新的形势使这次革命运动具有不同以往的新特点,在一节课的时间里,讲清并让学生理解这些特点是不容易的。印度在英国残酷的殖民高压统治之下,并未采用暴力斗争形式,而是用非暴力的和平方式来争取民族独立,讲清并让学生理解这一点,比较困难。对前一难点,应发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分析比较,得出结论;对后一难点,则应在时间允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