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 2013-2014 学年高一数学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复习学案学习内容即时感悟【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阅读教材 P124-P127 页,并思考课本上的思考及探究问题;2.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完成导学案的【 回顾·预习】与【自主·合作·探究】部分;3.找出自己的疑惑和需要讨论的问题准备课上讨论质疑。【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让学生猜想、发现并推导“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了解角与角的三角函数之间的 内在联系;通过变式训练,加深对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运 算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2. 能力目标:运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会进行简单的求值、化简、证明;体会化归、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在数学当中的运用,使学生树立联系与转化的辨 证唯物主义观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目标:本节课通过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感受科学探索的乐趣。 【学习重点】两角差余弦公式的探索和简单应用。【学习难点】两角差余弦公式的探索和简单应用。【回顾·预习】一、回顾复习:2、数量积的定义及坐标表示:二、预习内 容:阅读课本相关内容,经历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进一步体会向量方法作用,并回答以下问题:如何用任意角的正弦余弦值来表示;课前自测:1.cos17°等于 ( )A . cos20°cos3° - sin20°sin3° B . cos20°cos3° +sin20°sin3°C . sin20°sin3° - cos20°cos 3° D . cos20°sin20° +sin3°cos3°2.= 。3.计算(1)cos15°cos105°+sin15°sin105°;(2)cos(35°-α)cos(25°+α)+sin(α-35°)sin(25°+α).2. 的值为 ( )A. B. C. D .【自主·合作·探究】探究问题:思考怎样构造角和角?(注意:要与它们的正弦线、余弦线联系起来.)思考 2:怎样联系向量的数量积探求公式?结合图形,明确应该选择哪几个向量,怎样利用向量的数量积得到探索结果?例 1、利用和、差角余弦公式求、的值.变式训练:1.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证明下列诱导公式:(1);(2) 2. 求例 2、 已知,是第三象限角,求的值.变式练习:【当堂达标】练习:课本 127 页 2、3、4 1、已知,则的值等于( )A. B. C. D. 2、化简(1)= 。(2)cos (x + 27°)cos(x - 18°) + sin(x + 27°)·sin(x - 18°) =________.(3):sin(α-β)sin(β-γ)+cos(α-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