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思维训练 发展思维能力重庆市铝城中学 周志良(401326)强化学生思维训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数学教师追求的永恒主题。要想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笔者认为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思维的训练。1、抓住思维的中心点。思维的中心点常常是教学的重点,知识的重心和问题的中心,显然,重要的知识只有经过深度的思维加工,才能深入理解,全面掌握。并用以指导和促进学习。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受知识的熟悉程度,教学的节奏和时间的限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不可能做到平均用力。因此,教师必须对每堂课的思维中心点要了如指掌,并启发学生围绕思维的中心点有序地展开教学活动。例如,在均值不等式 a+b≥ab 教学中,思维的中心点就是具体应用中必须满足“一正二定三等”的条件。有了深入了解公式,才能够把公式用活,解答达到运用自如。只有抓住了思维的中心点,应等于抓住了思维的“缰绳”和知识的龙头,这样学有关知识,思维就能很好地展开。例1、设实数 m、n、x、y 满足 m2+n2=a, x2+y2=b,求 mx+ny 的最大值。错解:mx+ny=,上式中等号成立的条件为 m=x 且 n=y,此时必有 a=b,显然本题并不具备这一条件。 正确解法是:(mx+ny)2=m2x2+2mxny+n2y2m2x2+(m2y2+n2x2)+n2y2=(m2+n2)(x2+y2)=ab 故, mx+ny 解答此题方法较多在此略。2、把准思维的起始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当教师就某一问题滔滔不绝、津津有味讲解时,常发现学生目瞪口呆,注意力分散,甚至对教师的讲解不加理睬。究其原因是学生的思维层次不能和教师的讲解合拍,师生的思维活动无法产生共振。由此可见,不同学生思维的起始点高低不同,不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吃透问题,分析学生把准思维的起始点,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如在讲求数列这项公式时,学生感觉难度较大。为此,笔者让学生观察分析数列各项中所含数字与其对应项数之间的关系,注意各项中所含数字的区别与联系,从中发现一些“不变”的规律性的东西,并与一些已知通项公式的数列作比较,看能否将数列的各项分解成若干基本数列对应项的“和”、“差”、“积”、“商”,在此基础上,运用类比、联想、分类、交换等方法,得出数列的这项公式。例 2:已知数列求通项首先让学生观察分析分母有何规律?学生很快找到分母分别为 21、22、23…其次又让学生分析观察,分子之间或分子与分母之间有何规律?学生又得出,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