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周第二天夯实基础1.朗读《太史公自序》第四至七段,读准下面几个字的读音。沅 ( yuán ) 汶 ( wèn) 邛 ( qióng ) 笮 ( zuó ) 与 ( y ù ) 爰 ( yuán ) (chōu) 匮(guì) 朔(shuò)2.注意下面几个词语的意义和变化。浮:行船,航行。讲业:研讨学问。讲,研究,商讨。报:回复。与:参加。无:通“毋”,不要。则之:以之为准则。放绝:弃置中断。放,散失。绝,中断。次:按次序编列,排列。阙:遗漏。本:以……为本,以……为根据。3.注意下面几个词语的词类活用类型。忠臣死义之士 为动用法 为 ……而死上明三王之道 形作动 阐明 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 形作动,奖;形作名,善事;形作动,惩;形作名,邪恶;形作动,以……为贤;形作名,贤能之人;形作动,以……为低贱,轻视。4.注意下面几个句子的特殊句式类型。课文句: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宾语前置句) 译 文:从前孔子为什么要作《春秋》呢?课文句: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定语后置句)译 文:出奔逃亡不能保其国家的诸侯数不胜数。课文句: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被动句)译 文:再说士贤能却不被任用,是做国君的耻辱 。课文句:子所论,欲以何明 ?(宾语前置) 译 文:先生所要撰述的,想要阐明什么呢?拓宽视野司马迁及其时代精神李长之伟大的时代我们常听人讲“唐诗、晋字、汉文章”,这就是说每一个时代各有它的特别卓绝的艺术。假若艺术活动乃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顶 点的话,这三种艺术也可说都是那每一个时代的各别的精华了。在这每一种精华里, 逢巧都有一个集中地表现了的伟大人物,这就是杜甫、王羲之和司马迁!我们当然可以从各方面去看司马迁,但即单以文章论,他也已是可以不朽了!试想在中国的诗人(广义的诗人,但也是真正意义的诗人)中,有谁能 像司马迁那样有着广博的学识、深刻的眼光、丰富的体验、雄伟的气魄的呢?试问又有谁像司马迁那样具有大量的同情,却又有那样有力的讽刺,以压抑的情感的洪流,而使用着最造型的史诗性的笔锋,出之以唱叹的抒情诗的旋律的呢?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再没有第二人!司马迁使中国散文永远不朽了!司马迁使以没有史诗为遗憾的中国古代文坛依然令人觉得灿烂而可以自傲了!司马迁使他的笔下的人类的活动永远常新,使他的笔下的人类的情感,特别是寂寞和不平,永远带有生命,司 马迁使可以和亚历山大相比的雄才大略的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