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周第一天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① 杜甫,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作品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诗集》。代表作《自京赴奉先县咏五百字》、组诗“三吏”“三别”。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② 沉郁顿挫是杜甫诗歌的风格特征。 所谓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浓厚、浓郁、忧愤和蕴藉。(低沉、郁闷、凄苦、压抑) 所谓顿挫,就是指语意和结构上的停顿、转折、起伏。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 哭声直上干云霄 干:冲 ② 行人但云点行频 但:只; 点行:点兵出征 ③ 或从十五北防河 或:有的人 ④ 去时里正与裹头 与:替 ⑤ 武皇开边意未已 已:停止 ⑥ 未休关西卒 休:停止 ⑦ 信知生男恶 信:确实拓宽视野杜甫诗中爱国思想的内涵(一)对国家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歌颂杜甫是一个把自己的命运自觉捆绑在国家命运上的人,更是一个不惜自我牺牲的伟大爱国主义者。他与国家命运是同呼吸共患难的,当国家遭遇灾难时,他会见花泪流听鸟鸣而心惊。而当国家形势好转时,他又为国家的大好形势而欣喜欲狂。他忧念时局,关心社稷,时刻忧虑牵挂着国家的安危,在《谒先王庙》中有“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的诗句,心灵深处当中一直都在忧虑国家的安危,眼中始终含有“忧国 泪”。他把心中热爱祖国的情怀表达到诗作当中,他的大部分诗中歌颂了祖国山河的美,例如“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天地是壮阔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表天。”山川是优美的;“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物象是丰富的等等这些都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生养自己的土地的深沉的热爱。从二十岁起,先是南游吴越,后又北游齐赵,中年寄寓京华,晚年漂泊各地,足迹所至均有诗作。杜甫赞颂祖国不同于其他诗人,在赞颂祖国山河的美丽之中,结合社会现实,抒发对祖国命运的悲切之情。例如:《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大处从一国着眼,放眼山河,宽阔的意境勾勒出来后,再描绘 草木长势之深。处于春日的城市竟然是荒草茂盛。对于国破城荒的凄凉景象,诗人内心的痛楚可想而知。如果没有对祖国执着的爱慕之情,这些诗句是写不出来的。(二)对战乱中人民的怜悯在杜甫的作品中,以战争为题材的诗占有很大的数量。这又是和诗人关怀人民的痛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 系。天宝年间,唐代专制当局屡次用兵吐蕃,造成人民沉重的军役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