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届桃州中学高三物理导学案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课 题】§4.4 牛顿第二定律(3)【学习目标】1、掌握运用牛顿定律处理连接体、和图象问题的方法2、会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一些与实际联系的问题【知识要点】一、整体法和隔离法的选取1.隔离法的选取原则:若连接体内各物体的加速度不相同,且需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就需要把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将系统的内力转化为隔离体的外力,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并分别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隔离法是受力分析的基础,应重点掌握.2.整体法的选取原则: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主要指大小),且不需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就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当成一个质点)来分析整体受到的外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或其他未知量).3.整体法、隔离法交替运用的原则: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可以先用整体法求出加速度,然后再用隔离法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作用力.即“先整体求加速度,后隔离求内力”.二、动力学中的图象问题图象问题是近年高考命题的热点,动力学问题的图象在高考中也频频出现,常见的有 v-t 图象、a-t 图象、F-t 图象、F-a 图象.三.“极限法”(亦称临界条件法)在物体的运动变化过程中,往往达到某个特定状态时.有关的物理量将发生突变,此状态叫临界状态.相应的待求物理量的值叫临界值.利用临界值来作为解题思路的起点是一种有用的思考途径,这种方法称为临界条件法.这种方法是将物体的变化过程推至极端——临界状态,抓住满足临界的条件,准确分析物理过程进行求解.若题目中出现“最大”、“最小”、“刚好”等词语时.一般有临界现象出现.此时,一般采用极限法.【典型例题】【例 1】 (2009·安徽高考)在 2008 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运动员手拉绳索向上攀登,最终点燃了主火炬,体现了残疾运动员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为了探求上升过程中运动员与绳索和吊椅间的作用,可将过程简化如下:一根不可伸缩的轻绳跨过轻质的定滑轮,一端挂一吊椅,另一端被坐在吊椅上的运动员拉住,如图 5 所示.设运动员的质量为 65 kg,吊椅的质量为15 kg,不计定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取 g=10 m/s2.当运动员与吊椅一起以加速度 a=1 m/s2上升时,试求:(1)运动员竖直向下拉绳的力;(2)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例 2】 (2010·福建理综·16)质量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