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淇县高级中学 2011-2012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诗经》四首导学案 新人教版 1了解《诗经》和古诗鉴赏的有关知识。 2掌握诗中重点实词与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以四首诗为载体,了解作品所反映的人民生活形态,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与社会形态特征。 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与社会形态特征。 二、了解《诗经》 《诗经》,305首,又称“诗三百”,反映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近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因它的内容以反映劳动人们生活的“国风”为主,所以文学史上把这类诗歌称为“风体诗”。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十五国风占160篇,多是各个诸侯国家的民间歌谣。 《诗经》主要有三种表现手法: 赋:铺陈叙事。 比:借物托情。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风”“雅”“颂”“赋”“比”“兴”,文学史上合称《诗经》“六义”。 三、教学《氓》 1指导学生诵读课文 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拍。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2投影以下字,让学生注意其读音。 氓m é ng蚩ch ī 愆qi ā n将qi ā ng垝gu ǐ 垣yu á n筮sh ì 咎jiù 陨y ǔ n徂c ú 汤sh ā ng渐ji ā n罔w ǎ ng靡m ǐ 夙s ù 咥x ì 隰x í 泮p à n 3要求学生借助课下的注解,疏通诗歌内容,注意一些常用字词的特殊用法及通假字。如: 言: 言既遂矣句首语气词,无实义。 静言思之句中语气词,无实义。 通假字: 于通“吁”,于嗟,叹息。 泮通“畔”,边岸。 说通“脱”,摆脱。 4注意词语古今义的不同,如: 以我贿迁古义:财物,本文特指女子的嫁妆;今义:用财物买通他人。 三岁为妇古义:多年;今义:三年。 5整体把握课文。 梳理课文的行文思路。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后,明确:《氓》全文共六章,是按“恋爱——婚变——决绝”这样的思路叙述的。 板书: 恋爱(一、二章) 婚变(三、四、五章) 决绝(六章)1 提问:作者运用第一人称顺着婚恋三部曲的顺序来写,采用的是什么样的写作方法? 明确:回忆和对比。 6处理难点。 让学生分组分章节朗读,思考从不同的章节中反映出人物的什么性格特点。(这一部分可以放开让学生边读边讨论) 明确:在第一章中,诗作的叙事节奏颇似电影蒙太奇手法,选取了三个视觉效果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