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淇县高级中学 2012-2013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中国现代诗二首(二)》导学案 新人教版【使用说明】1.认真阅读课本,把课本上的重难点勾画出来并进行记忆2.用黑色笔准确科学的学科语言独立、认真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小组合作完成合作探究部分,并用蓝色笔纠错。【学习目标】1.理解丁香、雨巷两个意象,体味诗人感情;2.诵读诗歌,探讨本诗营造氛围的手法;3.学习用美的眼光看待人生的忧苦哀愁。【导学过程】一、文学知识补充丁香花开花在暮春时节,古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不以颜色艳丽、香气浓烈著称,但她温柔恬静,深沉多情;她的清香持久悠长,也就更能沁人心脾。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丁香结本身象征愁心。这个“结”,既可指含苞欲放的花朵,更双关着爱情的缠结、幽怨的郁结、男女们种种复杂感情的纠结。所以,诗人用丁香比喻所爱所欣赏赞美的少女,把自己和丁香姑娘在思绪和感情上紧紧地联系了起来。二.自主学习1.给划线的字注音支撑( )彷徨( )寂寥( )惆怅( )颓圮( )彳亍( )2.这首诗都描绘了哪些意象(包括人物形象)?3.这些意象具在怎样的特点? 三.合作探究1.根据前面对意象的分析,进一步思考:“丁香一样”的姑娘有何象征意义?2.“雨巷”有何象征意义?3.在朗读中分析、品味诗歌语言的特点,体会诗人情感。四.学生质疑,集体探究,合作解决。五.试将《雨巷》改写成一篇 500 字的抒情散文。《寂寞》导学案【学习目标】11. 分析意象特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 分析诗歌意境特点。3. 体会衬托等艺术手法的作用。【导学过程】一. 自主学习学生自行朗读这首诗,体会思考:《寂寞》中主人公童年、中年、死前的寂寞分别表现在哪里?二. 合作探究1.《寂寞》中主人公是一个什么形象?诗中“蝈蝈”“夜明表”等意象有何作用?2.《寂寞》是如何营造意境,表现“寂寞”这样一个主题的?3.怎样理解“如今他死了三小时,夜明表还不曾休止”?三、分享体验我们每个人在学习、生活、交友、成长中都会时常有寂寞相伴。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这三首诗谈谈自己有否同样产生过内心的寂寞感,或谈谈你们与寂寞有关的经历体验。我们应该怎样来对待自己人生中的寂寞?或者说说你对付寂寞的好方法?(比如哭泣,睡觉,找朋友玩,打电话,看书,听音乐,运动等等)学生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