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南县第九中学高二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师)导学案 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诵读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2、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怀,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学习重难点】1.感受诗词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2.培养学生对蕴涵在诗词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的领悟。 1 课时教学步骤:一.自主学习 1.写作背景:“阁夜”,即西阁之夜。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当时,蜀中发生了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加之杜甫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五十五岁的杜甫旅居夔州,写过《秋兴八首》、《登高》、《咏怀古迹》。2.这首诗从诗体看,属 七言律诗,从内容看,是一首抒情诗诗;律诗属 近体诗又名今体诗, 格律 诗。3.。准确朗诵诗歌并背诵。阁夜 杜甫 Yǐng jì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注意:押韵: 押 ao 韵 偶句押韵节拍:: 2---2--1---2 2---2--1---2对仗: 例: 颔联“五更”与“三峡”、“鼓角”与“星河”名词相对,“声悲壮”与“影动摇”主谓结构的词组相对;颈联“野哭”与“夷歌”、“千家”与“数处”名词相对,“闻”与“起”动词相对,“战伐”、“渔樵”名词相对; 平仄:例如前四句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感情:全诗的感情基调沉郁悲慨,故宜用低沉、顿挫的调子来诵读。首联表达促迫之感的“催”和蕴含作者心境的“寒”字要适当重读,延长时间。。颔联表现五更鼓角的悲壮之声和三峡星河的动荡之感,前句萧瑟,后句浩荡,诵读起来要语调高亢,音域放宽,表现出气象雄浑之境,“悲壮”“动摇”二词要饱含深情,力求表达出这两句诗的言外之意。颈联诵读时要形成对比,前句语调悲抑、沉重,饱含痛楚,后句语调子直,注意节奏的顿挫,突出悠远之感。尾联抒发人生感慨。“卧龙跃马终黄土”在精神上统摄全篇,表达人生历史的虚无感,诵读时音节要舒展,表达贯穿古今的无穷之思,音调要低沉,表现出无奈的心情。“人事音书漫寂寥”自我开解又无法解脱,“寂寥”是情绪核心,诵读时语速要慢,语调沉郁,音节顿挫。1二.合作探究 1、首联“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